Google台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初步規劃
學者籲立法 解決根本問題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Google台灣昨宣布成立三億元的新聞基金,多次強調是為台灣「量身打造」,可說是獨步全球。台北巿報業商業同業公會表示尊重,希望這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開始,並呼籲政府,對於國際平台付費與合理分潤的根本關鍵,應儘快推動下一個階段的對話會議,在第一階段對話會議建立的基礎上,再做推進。
學者也肯定Google釋出善意,但直言「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呼籲政府持續推動立法,建立新聞有價的機制,促成數位平台與新聞產業協商。
「基金可視為Google的好意,但和立法促進雙方協商,完全是不同回事」,曾是資深記者的台大新聞所教授林照真直言,Google一直是以協助新聞業「數位轉型」的角度來談這個議題,但基金並沒有解決新聞業廣告收入流失、記者編輯數量銳減的問題,反而變成媒體要爭取計畫經費。
且澳洲率先通過新聞議價法後,數位平台與當地新聞業達成一年四十億台幣的協議;林照真說,相較之下,「台灣三年三億已非常少了」,可能還要從中撥出人事費用給予審查員,媒體能得到的又更少。
政大新聞系教授劉昌德則樂見Google率先提出基金,但他補充三點建議:第一,希望Meta、LINE等其他跨國平台也能夠比照辦理;第二,如何「分配」基金非常重要,希望受委託的第三方機構能建立公開透明的程序;第三則是呼籲政府仍須推進立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