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進3重鎮變化
〔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根據最新統計,江蘇、上海(滬)及廣東(粵)是台商西進三大重鎮,到去年十一月底,投審會累積核准台商赴當地投資合計達一二七二億美元、約三.八兆台幣,占比逾六成三;但從二○一八年美中貿易衝突後,台商赴滬粵投資如溜滑梯,僅剩高峰時的三成不到,台商資訊電子業重鎮的江蘇,也開始動搖,投資成長已是停滯狀況。
在美中對抗擴大下,台商電子供應鏈正加速分流。(美聯社)
美中貿易衝突後 滬粵剩高峰3成
廣東東莞市一度為台商密度最高地區,極盛時期有超過七千五百家台商,登記會員逾四千家的東莞台商協會,也被稱為天下第一會;但據工業總會某理事透露,近幾年來東莞台協會員數一路下滑,目前僅約兩千家,台商家數也僅是高峰時期的一半不到、僅約三千五百家。
從投資金額變化來看,台商不只明顯撤出廣東,上海也是。廣東台商以傳統產業為主,台商「錢」進廣東最積極是在二○一○到二○一一年間,每年核准投資超過二十億美元;上海台商以餐飲、零售及金融證券等內需行業為主,最高峰時是在二○一一到二○一三年間。台商對滬粵兩地投資,都在美中貿易衝突後快速轉冷,只剩以資訊電子業台商為主的江蘇,因台商打著左右逢源的算盤,持續供應鏈分流布局,但也從高峰時明顯踩了煞車。
北京攤派問題多 湖北紅海競爭
另根據投審會最新台商對外投資調查顯示,台商在中國面臨困難依序為同業競爭激烈(二十八.五九%)、勞動成本持續上升(二十二.四六%)、內銷市場開拓困難(十三.一七%),以及法規不明確/地方攤派多/隱含成本高(九.一%)。
調查指出,中國各地台商幾乎都面臨嚴重的同業競爭問題,尤以湖北為最,加權比率達到四十三.二四%︰而北京與山東對法規及地方攤派問題有較深刻的感受,加權比率分別為二十二.一二%與 二十三.○八%;另河北與江西地區的受到勞動成本上升的現象較為明顯,兩地的加權比率分別為三十八.八九%與二十七.五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