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昨宣布,對輸往俄羅斯、白俄羅斯出口產品管制範圍擴大,新增核能物質、材料及化學品與工具機共五十二項貨品。圖為工具機。(資料照)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經濟部昨宣布,對輸往俄羅斯、白俄羅斯出口產品管制範圍擴大,新增核能物質、材料及化學品與工具機共五十二項貨品,合計將有十類、共一○九項貨品遭出口管制。經濟部貿易局指出,出口管制品基本上不得輸出,但符合「有預收款項」且「不淪為軍事用途」兩原則的將視個案審查。
與歐美管制規格一致 「才有效果」
貿易局表示,美國、歐盟、日本、英國等,在烏俄戰爭爆發後已陸續宣布有關出口管制措施,我國去年也將電腦資通、感應器與雷射、航太等五十七項貨品擴大出口管制;此次新增三類、共五十二項產品,與歐、美管制規格一致。官員強調,「大家都有管制才有效果」。
貿易局指出,新增出口管制貨品中以工具機輸俄較多;據統計,三類產品去年前十一月輸俄比重僅占全球一%,去年底已與廠商、公會溝通。
貿易局強調,相關戰略性高科技產品輸出許可證申請,採從嚴審查,原則上「不予同意」;但有例外,符合貿易法施行細則第八條第一項的「已預收貨款」,另外「不淪為軍事用途」,貿易局將看出口最終用途、最終使用人是否涉及大規模武器擴散等,具體審視予以准駁。
但工具機產業景氣正逢低迷,沒有訂單預收款將難通過審查。官員強調,會被列入出口管制的貨品都是有可能淪為軍事用途;針對專營俄國市場的中小企業,已會同外貿協會主動聯繫,提供協助,降低出口管制可能影響。
工具機業界人士坦言,有些產品是接單後客製化生產,零件都要先發貨,也不一定有預收款;而國內工具機大廠早已行銷全球五十多國,相較於政府協助拓銷,業者更希望能有實質補貼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