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中山大學教授盧展南: 缺電解方3順序 最後才是建電廠

2020/12/10 05:30

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盧展南。(記者張嘉明攝)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盧展南指出,過去國內舉辦多次全國能源會議,並在今年提出「能源轉型白皮書」 ,將缺電解方依序訂為能源效率提升、綠能管理及需求面管理,最後才是石化燃料的基礎擴建;他呼籲,在需求面管理方面,政府要將能源管理法、電業法中許多分散規定集結起來做成上位法規,讓供電義務者、受電業者有依循準則,「關鍵是政府要下定決心做這件事。」

統合能管及電業法 訂依循準則

他指出,近期國際上提到減碳、碳中和等概念,往往側重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或需求面管理,近幾年日本、南韓經過多次能源規劃會議,歐盟近期也提出能源規劃,關切能源、廢熱再使用及提出循環經濟等概念,這已成為普世價值;盧展南強調,電廠每產生一度電,從源頭燃料挖掘、電廠發電、輸電到用戶端可能花掉地球五度電,「每省下一度電可以產生很大的節能效果」。

盧展南指出,台灣常被說缺電,「只要不是綠燈、就是缺電」,但實際上台灣一年只有兩百小時是尖峰用電,評論常以尖峰時段供給裕度衡量台灣缺不缺電,若能在尖峰用電時段有好的策略管理,「台灣沒有缺電問題!」過去美國麻州也面臨尖峰用電問題,提出「green energy」計畫,透過市場機制、釋放價格訊息等方式,鼓勵供給端精進綠能、儲能技術,需求端也能配合綠能發電效率滿足用電需求。

他強調,台灣應找出需求面管理策略,讓經濟發展程度與尖峰用電量脫鉤,不能說經濟成長尖峰負載就一定要成長,可透過需求面管理著手,引進輔助服務解決尖峰時段負載問題;目前能管法、電業法針對需求面管理有許多分散規定,建議政府將相關規定集結成上位法規,提供相關業者依循,台灣若要跟歐盟、日本一樣在二○五○年達到碳中和,需求面管理沒做好恐怕只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