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全球財經趨勢〉中國大打稀土七傷拳 未傷人先傷己

2020/11/22 05:30

中國限制稀土元素生產,迫使製造業者進口稀土量激增。(路透)

編譯楊芙宜/特譯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產業主管和分析師指出,中國國家干預政策、限制稀土元素生產,正削弱中國在此一戰略領域的主導地位;中國雖是全球最大稀土生產國,但北京限制稀土礦開採生產的環境損害、維持稀土高價位,已迫使依賴稀土在產業上應用的中國製造業者必須轉向海外廠商進口,觸發中國從貿易戰競爭對手的美國和緬甸進口稀土量激增。

開採配額打擊自家廠商

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公司不願具名的高層主管受訪表示,開採配額嚴重打擊我們生產商的財務,也造成稀土資源供應的不穩定,可能讓中國終端使用者承壓,「當我們不能自由開採時,就無法達到經濟規模」。他指出,北方稀土集團即使在部分稀土元素享有獨佔,現在利潤卻比海外競爭者更低。

北京領導層10月底的中共19屆5中全會通過「十四五(第14個5年,2021至2025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確認未來5年將以「內循環」為主、輔以國內國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稀土、半導體等戰略領域的自力更生被視為優先政策。

稀土是由鑭、鈰、鐠等17種罕見礦物組成,為大多數製造業重要關鍵礦物原料,運用於智慧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還有電動車、風力發電、導彈系統等。去(2019)年中國稀土生產占全球超過60%,美國為第二大稀土生產國、占比12%。不過,美國去年稀土化合物和金屬進口高達80%來自中國。

美國川普政府對中強硬的鷹派希望切斷中企取得在半導體生產上至關重要的先進技術,並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川普總統9月底就頒布行政命令,宣布美國面臨關鍵礦物稀土過度依賴「外國敵手」的國家緊急狀態,並指示對稀土依賴性展開調查、要求援引「國防生產法」加速礦場開發,尋求建立起關鍵性礦物供應鏈。

中國北方稀土主管表示,「中國經濟改革的最大教訓之一,就是國家計畫造就更多傷害甚於好處。稀土不是例外。」決定稀土生產配額的中國工信部沒有回應媒體報導的詢問。

美中去年5月貿易協議談判瀕破局之際,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赴中國稀土業最大生產地區江西省巡視稀土開採,分析師直指習近平江西行有意提醒美國,中國對稀土業具有鎖喉的掌控力。

中國稀土進口量飆升

不過,根據官方數據,中國今年上半年的稀土進口量卻較去年同期激增74%。中國稀土進口量飆升情況仍在持續,主因中國從冶煉廠至磁鐵製造商等稀土消費者都在趕著向海外下單。

北京大宗商品資詢機構百川資訊(Baiinfo)分析師杜帥兵(音譯)坦言,「我們稀土自給自足的日子已經過去。」

稀土供應緊張情況不斷加劇,受到中國經濟從武漢肺炎疫情大流行中快速復甦、北京當局卻未提高足夠稀土開採配額的影響。中國五礦稀土公司主管表示,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生產提高、第三季生產年增幅高達32%,也造成國內稀土需求飆升。

中國政府今年全國性稀土開採配額只提高6%至14萬噸,此一創紀錄數量仍遠不足以應付需求。過去6年來,中國稀土消費量持續超過生產量逾30%,分析師預期供需鴻溝今年將擴大。

福建金龍稀土公司主管直指中國政府指導干預的稀土生產配額系統根本難以符合市場需求,「配額系統的設計者過去預測需求的紀錄很差」。

稀土為中國戰略產業一環

中國2006年開始實施稀土開採總量控制管理,2007年將稀土生產納入「指令性生產計畫」管理,後續對保護性開採礦種實行規劃調控丶限制開採丶嚴格准入和綜合利用等,名義上在防止過度開採對環境(如減少污染和保護資源)造成傷害,實際上把稀土視為國家戰略產業一環,從2009年起開始實施稀土「出口配額制」,直到2014年在WTO(世貿組織)敗訴後,2015年才撤銷該出口管制。

稀土供不應求

不過,類似計畫經濟式的稀土開採配額造成中國國內稀土供應嚴重不足,內蒙古包頭市一商會去年報告就顯示,當地磁鐵工廠的產能不到一半,部分原因是缺乏稀土 。

報導指出,在供不應求情況下,造成許多需要稀土的中國公司轉向美國唯一的稀土礦場加州山隘(Mountain Pass)、緬甸供應商採購,兩者分別占中國去年稀土進口量的38%、30%。加州山隘控制權現在掌握在美國投資者手上,但其10%股權賣給一家中企,且所有稀土產出都送到中國處理。

北方稀土另位主管表示,「從美國和緬甸取得稀土,存在許多不確定性,我們無法把任何一方來源作為是理所當然的。」意指中美關係緊張,緬甸當地經常爆發對中國相關產業計畫的抗議。

中國礦業主管力陳,北京應放棄生產配額系統,在符合環境標準下,讓市場力量決定他們應生產多少稀土。北方稀土已向中國政府請求,應開始移除中國供應豐沛的特定稀土元素生產配額,例如鑭和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