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焦點評論》落伍的反對

2020/11/22 05:30

首屆「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落幕,台美官方昨於行政院舉行共同記者會,由外交部長吳釗燮(左起)、AIT處長酈英傑、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經濟部長王美花、科技部長吳政忠等人說明成果。(中央社)

記者鄒景雯/特稿

反對,是民主國家重要的元素,可以糾錯,催促進步。如何不使反對成為扯後腿,或者是消極的打擊,專業很重要,換句話說,反對者要比執政者在思想上更前進,在行動上更敏捷,才可能發揮引領風騷的時代效果。

針對台美兩國完成經濟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國民黨青壯代有人出來潑冷水,指責MOU與FTA是兩回事,台美不可能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意味著大家不要被民進黨的「大內宣」給呼攏了。對於一個並未放棄重返執政的政黨來說,它的菁英階層在談吐上必須與時俱進,維持起碼的知識前沿,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為在野就疏於對國際發展的掌握,以致露了落伍的餡。這是兵家大忌。

台美經濟戰略對話與台美兩國自由貿易的協議,確實是不同層次的問題,這點並沒有錯,但是戰略對話的價值,一點也不比FTA的洽談來得低。兩者是要處理不同介面的問題。台美經濟對話的構想是怎麼來的?可以上推到去年十一月,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與白宮安全顧問歐布萊恩在出席泰國的區域峰會時,所宣布的「藍點計畫」。這個計畫在彰顯,美國將增加在亞洲的投資與貿易,特別是共同標準下,審核認證的建設計畫,以抗衡中國自二○一三年以來所推動的「一帶一路」。

在相同的戰略脈絡下,川普政府的第二件大事,就是針對中國華為進入5G市場的全面性封鎖。從二○一九年五月,川普下令禁止華為在美營運開始,到今年五月,美國修改出口規定,進一步要求使用美國設備與技術的所有半導體公司,如果要供貨華為,事先都要經過美國的同意,延續至今所發生的一系列封殺華為措施,已盡展世人眼前,這是美國對中科技戰的具體行動。

而後,經濟繁榮網路即應運而生。美國國務次卿柯拉克在今年三月宣布後,九月他來到台灣,正式將台灣列為志同道合的國家,彼此將從戰略層次促進雙方經濟合作的深化。在這個基礎上,這回台美兩國經由實體與視訊的雙重會議,達成在半導體領域的戰略合作等多項共識,未來五年並將持續運作。這個緊密的連結,如果放在美中爭霸的格局中觀看,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台灣的優勢地位,這點反對者只能鞭策它在未來必須確保實質性,絕不是否定它「不是FTA」此種笑掉大牙的外行話。

當然,台灣經貿部門與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之間談判多年的投資貿易架構協定(TIFA),並為未來的FTA鋪路,一向是台灣所關切的老議題,國、民兩黨政府在不同時期分別處理美牛與美豬的開放進口問題,都是在為掃除貿易障礙展現國際信用,希望兩國可以重啟談判,有一天可以大幅提高輸美關稅降低的比例,增加台灣出口的競爭力。這個工作任重而道遠,在台灣執政過的政黨都知道箇中的困難,既然國民黨這麼在意台美FTA,何不在美豬問題上放棄假聰明,拿出真智慧?

這是政客與政治家的分野所在,國民可以從而辨識這些人到底是說真的,還是說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