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投資趨勢〉經濟解封、政策挹注 風險性資產重回主流

2020/06/08 05:30

疫情衝擊,全球央行大灑錢救經濟。圖為歐洲央行。(法新社)

■林俊桐

各國陸續解除封鎖 財政貨幣政策並行

新冠疫情引發全球經濟Q1衰退、Q2斷崖式下滑,經濟、金融衝擊更甚金融海嘯;然下半年經濟透露出曙光。首先,隨著歐美疫情趨緩,陸續於5月解封經濟,市場擔憂之第二波疫情尚未發生,決議6月解封範圍擴大,企業開始復工、店家營業與消費者禁足令解除,有利經濟復甦。再者,全球央行、政府援助政策不手軟。貨幣政策部分,聯準會(Fed)無限量QE,購債範圍擴大至公司債,強調疫情對美國經濟衝擊結束前,將維持低利率、資產購買計畫;歐洲央行(ECB)因應疫情於3月推出7,500億美元資產購買計畫,官員暗示再加碼;日本央行亦推出無限量QE,全球央行大灑錢,頗有為政府發債買單,財政貨幣化跡象。另外,財政政策部分,美國推出3兆美元紓困方案,國會於7月將再推兆元以上方案,累積佔GDP比重達20%之上,力度大於金融海嘯時期;歐洲推出5,400億歐元紓困方案,且擬進一步加碼7,500億歐元復甦基金;日本則推出兩輪共234兆日圓,佔GDP比重40%,政策挹注下有利全球經濟下半年回溫。

全球經濟恢復成長 後續聚焦美中關係

全球經濟捎來好消息,歐元區5月份PMI製造業指數從33.4上升至39.4、ISM指數從39.5回彈至41.3,中國PMI則連續3個月持穩在50之上;另外,美國就業市場惡化程度減緩,初次申請救濟金人數從高峰669萬人下滑至212萬人,5月份消費者信心則從85.7上升至86.6;花旗美國經濟驚奇指數顯示近期美國經濟數據優於市場預期比例拉高,確立下半年經濟回溫。

台灣方面,4月景氣對策燈號分數從20分降至19分,經濟不免受到全球經濟影響;然而,全球企業供應鏈調整引發之轉單效應,及因應疫情衍生出遠距、AI等產品需求,對台灣電子相關供應鏈迎來商機。觀察台灣5月電子零組件出口年增率高達20%之上,加以台灣疫情穩定,台灣第一季GDP維持1.59%正成長。考量歐美經濟解封,輔以7月台灣推出振興三倍券、國旅補助方案,有利台灣下半年經濟回溫。根據主計處最新預測,推估台灣Q2 GDP為谷底,增長0.5%,Q3為 2%、Q4為2.5%,全年增長1.67%,優於全球。

市場擔憂美中關係緊張是否將影響全球經濟下半年復甦,觀察5月以來美國以中國隱匿疫情及購買美國商品進度落後,威脅將取消美中貿易第一階段協議,進而增添關稅,加以貿易戰擴及至科技戰、金融與香港事件,包含華為出口禁令升級,引發擔憂中國以不可靠實體清單回擊、美國禁止退休基金投資中國股票,及港版國安法通過導致美國取消香港特殊經貿地位、制裁中國官員等。然而,多項制裁對經濟影響可控,關鍵點仍為關稅課徵。觀察川普記者會並未進一步提及美中貿易議題,加以今年11月適逢美國總統大選,推估川普課徵關稅機率較低。

風險性資產上升趨勢 信用債可望緩步走揚

隨著新冠疫情減緩迎來經濟解封、全球政策挹注,投資人普遍預期下半年經濟回溫,市場風險偏好持續增溫,VIX指數從高峰85降至27。全球股市從3月以來大幅反彈,主要國家股市回到年線。除非美中關係惡化,重回關稅課徵,否則風險性資產上升態勢應不變。債市方面,隨著OPEC擬進一步延長減產規模、原油需求受惠於疫情減緩而回溫,IEA預估下半年原油需求可望超過供給,油價趨於穩定下,有利信用債;加以信用債利差仍處在金融海嘯以來新高,顯示信用債可望隨股市緩步走揚。

(作者為元富證券財富管理部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