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利差〉兩大功臣灌頂 國銀賺飽飽

2020/03/23 05:30

本國銀行整體獲利結構來源 本國銀行收入最高銀行

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在國內低利率環境下,本國銀行竟然還是賺飽飽、獲利再創歷史新高,去年稅前盈餘高達3,607.3億元,年增率近8%;金管會官員分析,「利息收入」仍是銀行主要收益來源,其主要成長動能及原因有兩大項,包括:國銀對中小企業貸款創歷史次高,以及海外放款(含OBU)持續增加。

由於武漢肺炎對全球經濟的衝擊遠超預期,中央銀行於上週一口氣降息1碼,重貼現率從1.375%下調至1.125%,不止終結連14凍,並創下歷史新低紀錄。國內利差屢創新低,但國內銀行卻沒有受到影響,稅前盈餘反而年年創新高,究竟,國銀的「獲利方程式」為何?獲利從哪裡來?

收益4大來源 利息占逾4成

首先,分析銀行的獲利結構,主要有四大區塊:利息收入、手續費收入、金融投資收入(股票、債券)、其他收益。

根據統計,去年1至12月整體國銀合計收益(未扣除費用)為2兆822.39億元。其中,最大收入來源是利息收入8,902.17億元、占比達42.8%。

「目前銀行主要獲利來源,仍是利息收入占最大宗!」金管會官員直言,雖然目前國內利率處於低檔,但是,銀行放款規模仍持續擴大,讓利息收入能夠持續成長,而放款來源及成長動能有兩大項。

第一是「擴大海外放款」,金管會官員指出,這幾年國銀積極拓展赴海外設置分支機構,並充分運用OBU(國際金融業務行)向境外客戶進行貸款,包括參與國際聯貸案等,也就是所謂的外幣放款。尤其,海外許多國家的利差比台灣高許多,當然能讓國銀利息收入提升。

金管會表示,若以去年獲利占比來看,海外分行獲利佔全行的比重11.3%。另外,OBU比重更達26.6%,兩者相加將近4成,這顯示海外市場及境外客戶已成為國銀重要獲利來源,而不受到國內低利環境影響。

若以個別銀行來看,銀行的利息收入最多是兆豐銀行,去年全年677.06億元。兆豐一直以來,就積極佈局國際海外市場,分支機構遍布各國。

中小企業貸款 創史上第二高

第二是「中小企業放款大增」,根據統計,國銀2019年底對中小企業新增放款為4,599億元,創下歷史次高紀錄,更較前年大幅成長37.1%,因而大幅挹注銀行在利息收入表現。

至於銀行的「手續費收入」方面,雖然沒有「利息收入」來得高,僅銀行占整體收益的10.9%,卻有很高的成長動能;對此,民營金控主管直言,手續費收入主要來自三大塊:保單收入、信用卡及信託財管。

其中,「保單收入」這幾年都創新高,銀行也成為保單最大銷售管道及通路,當然對銀行手續費收入有很大挹注效果;此外,國內信用卡刷卡金額,年年突破歷史新高,去年更一舉衝破3.22兆元;當刷卡金額越高,代表銀行能收到的手續費就越多。

「這個創新高、那個也創新高,去年國銀當然賺很多」該主管說,最近這幾年,手續費收入這塊市場是大家都在搶,尤其以民營銀行最為積極。

至於「金融投資收入」方面,金管會官員說明,這部分的收益占比為31.9%、排名第二,僅次於利息收入,去年也有很大成長,主要受到國內外股市都站上高點;尤其是台股去年屢創新高,讓股票投資收益明顯大增,使得整體國銀獲利成長。

不過,金管會也坦言,今年受到肺炎疫情影響,全球陷入股災風暴危機,銀行的金融投資收入勢必大打折扣。

針對國銀今年整體獲利展望?金管會官員強調,會有很大壓力,畢竟國內許多產業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對銀行獲利勢必帶來衝擊。至於影響有多大,因為肺炎疫情還在發展中,還需要再一段時間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