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貿易戰效應〉技術進來了 美台投資紐帶變得更強

2019/11/04 05:30

圖為Google位於彰濱工業區的台灣資料中心。(資料照)

記者黃佩君/專題報導

美中貿易戰凸顯台灣成本以外優勢。經濟部官員透露,隨著美國對技術安全重視,不少來台投資美企表示台灣的資安、法治、人才成為難取代的特色;這也使台美雙向投資紐帶變得更強,除了投資金額增加,合作品質也「鍍金」。官員表示,近年大額投資包括Google、思科、美光、微軟等,都是真正帶技術進來,設研發或創新中心;而台灣對美國布局則更細膩,部分隱形冠軍企業希望與美國品牌合作,找尋第二市場。

美投資連4年成長

轉為技術研發

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台灣新增不少外資投資,但早在貿易戰之前,美國對台投資紐帶已變強。經濟部投資處長張銘斌說,近幾年美國對台投資每年都超過2億美元(約台幣60億元),2017年投資金額成長51.6%、2018年也成長23.6%;而今年前3季就達到去年水準、成長6成。

除了投資連續4年成長,更重要的是品質有驚人轉變。張銘斌說,投資成長主因美國對技術安全更加重視,加上台灣半導體發展領先,因此美國眼光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為技術研發以及補足台灣半導體關鍵技術與材料的缺口,這也使台灣高科技產業更加自給自足。

近3年美國對台的大額投資案,都是世界級大廠,包括Google在台設立亞洲最大的研發及資料中心,投審會9月才核准其台南第2資料中心等260億元投資;而微軟則是在台成立亞洲第一個AI研發中心,Amazon與經濟部合作成立創新中心。此外,美光加碼660億元擴廠、在台興建第二座晶圓廠及研發中心,應材則投資顯示器設備製造中心與研發實驗室。

美企重視技術安全

資安讓人放心

官員表示,美國近年對技術安全更加重視,因此不少來台投資美企表示台灣資安、人才成為難取代特色,「最重要的是法治」。有美國業者曾說,決定在台擴廠的關鍵就是台灣與世界接軌、有成熟的法律架構,令人信任且風險可評估;而這個環境需要數十年才能成熟,「對跨國企業來講,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優點」。

另外,美中貿易戰後,許多台商開始發掘美國內需,希望打造除了台灣或新南向以外的「第二市場」,也使台美投資關係轉為雙向。官員表示,過去赴美主要驅力是因應美國貿易保護措施,包括課徵反傾銷稅或近期對中國加稅等;因此,傳產選擇轉往美國,如台塑德州與路州廠、遠東新西維吉尼亞州與德州廠、大成鋼等。

部分台廠轉往美國

打造第二市場

除了科技業,部分「隱形冠軍」產業也希望赴美與品牌合作,搶攻內需。官員透露,美國人力成本較高,過去只有大廠較有能力考慮赴美;但近期增加的內需誘因,加上中國經濟成長趨緩,因此部分有技術的中小型產業希望前往較有能力消費高品質產品的市場淘金。

例如,近期就出現部分工具機廠希望赴美併購,看重有品牌、通路及產能的美國品牌,著眼的是較高利潤、特殊化的市場,「不需很高的市占,但能透過既有品牌去掌握不可取代的利基」。除工具機外,部分精密金屬、高級織品等,過去就有不少客戶在美國,在貿易戰走出中國之際,除了回台投資,也會考慮部分轉移到美國,就近掌握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