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書劍集》臉書的Libra與比特幣

2019/06/25 05:30

◎歐陽書劍

臉書(Facebook)及相關社群服務的全球使用者,將可以經由網路連線,使用臉書帶頭創造的加密貨幣Libra轉帳、購物,以和傳送簡訊一樣便利的方式跨境移動資金,這是Libra白皮書描述的未來初步計畫。過去網際網路使資訊流動更為迅速,Libra應有助金流在全球便利移動,但在打破金融體系舊有框架的創新同時,不能少掉風險的預防措施。

即使同樣使用區塊鏈技術,Libra的設計與其他數位貨幣甚有不同。具原創性的比特幣,一開始是以創造有數量限制、去中央化的分散式金融體系吸引參與者,本意在對抗既有的中央銀行體制,是為了避免貨幣發行數量持續增加致造成物價膨脹等理由而誕生;Libra雖也要建立無國界的貨幣,不過,在Libra白皮書中很清楚地提到和主管機關的合作,創造的目的是在促進普惠金融,希望讓全球十七億處在金融荒漠中的人,有使用金融服務的機會。

除了想法與理念不同,二者還有基本上的差異。Libra無法像比特幣以「挖礦」方式獲得,使用者須用法定貨幣以一比一的方式兌換,其發行數量未受限制,但因要以實質貨幣交換,也不會無限制擴充,而在一比一兌換的前提下,代表留有實質資產儲備做為價值的保證。

Libra修改了比特幣等數位貨幣難以普及的問題,臉書並強調與監理機關的完全合作,不過,仍難以讓大多數監理官員信任,因「大」就是一個疑慮,「大到不能倒」的監理缺陷,是金融海嘯後最待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臉書使用者超過二十億,而白皮書規劃負責管理Libra的協會成員都是大咖,加入的初始出資要千萬美元以上,除了臉書以外,包括支付、電信、技術、創投等國際知名企業,如Visa、PayPal、萬事達卡、Vodafone等。如果比特幣是個人與官方的對抗,則Libra成形後,可能演變成企業與官方的角力。

因為「大」,隱私保護、監理技術的搭配,甚至是一旦環境不如預期時如何善後的問題,都讓主管機關無法放鬆。維持價值的穩定是Libra首要解決的問題,臉書聲明配合主管機關的規定,不管是洗錢防制或是偽變造等審查,甚至不會有自己的貨幣政策,以增加新貨幣的信任度,而因每一Libra還有來自使用者及原始會員企業相對應的實質資產儲備(可能是美元、歐元等的一籃子貨幣組合),希望解決價格激烈變動的疑慮。

Libra儲備資產的設計方式,有點類似港幣,發行銀行每發行七.八港幣,要有一美元的儲備,另因盯住一籃子貨幣,Libra價格的計算可能類似國際貨幣基金的特別提款權(SDR),依設計的權重,計算價格。不過,這樣將現有體系融入其中,有助新貨幣的推廣,風險卻無法完全排除。

用簡單的例子探討可能發生的問題,假設Libra僅盯住美元及歐元,且各占五十%,當歐元相對美元及其他貨幣大幅貶值時,Libra的價值跟著降低,單純持有美元或其他貨幣可能是更好的選擇,若多數人想要脫手Libra換成美元,則Libra的價格可能下降得更快,甚至造成恐慌,而有流動性的不足。這樣的情形,並不因有十足儲備而不會發生,港幣就曾經歷類似的困境,金融海嘯後,流動性問題更不只是理論上的風險。

社群網站耕耘虛擬貨幣,臉書不是第一個,局部流行在玩家之間的實體或虛擬幣經常可見,但臉書太大,Libra即使只是代幣,後續影響也不能大意。創業家、科學家依靠創意、想像脫穎而出,讓夢想起飛,監理機關不能只觀其言行;大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或許才能在無序的發展中,找到有序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