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人物專訪〉愛卡拉執行長程世嘉 AI數位行銷精準投放廣告

2018/11/26 06:00

愛卡拉(iKala)四位共同創辦人,由左至右依序為營運長鄭鎧尹、財務長許茹嘉、執行長程世嘉、技術長龔師賢。(記者陳炳宏攝)

記者陳炳宏/專訪

曾是Google台灣第3號員工、首位登上Google I/O全球開發者年會講師舞台的台灣人,iKala(愛卡拉)執行長程世嘉回想7年前離開Google,自己創辦公司時,從沒想到會iKala會從經營線上卡拉OK平台,跨足直播、雲端技術,一路發展到現在的人工智慧(AI)數位行銷,重拾15年前在美國史丹福大學AI實驗室的研究課題。回想這一切,程世嘉形容,「好像爬到雲端後掉落凡間,現在又再往上衝!」

聚焦在轉換率 全球客戶超過1600家

出身史丹佛大學AI實驗室、電腦科學碩士畢業的程世嘉說,其實AI也是資訊科技的一部分,背後基礎是數據分析,並沒有多神秘,用最直覺的說法解釋,「AI就是讓機器可以聽、說、讀、寫,加上理解人類的語言」,這才是AI的真正涵義。

AI行銷科技應用團隊iKala專注「網紅(KOL)行銷」與「社群商務」這兩方面,擁有一個20人的AI核心技術團隊。程世嘉解釋,過去大家談數位行銷,都在追求曝光數和點閱率,但iKala聚焦在轉換率,也就是看實際轉換為訂單的「成效型廣告」。目前在東南亞落地,全球客戶超過1,600家,包括廣告主和品牌主,且是Google全球最大的合作夥伴之一。

AI資料是關鍵 落地應用更需客製化

雖然這兩年AI工具快速普及,但程世嘉認為,「資料才是競爭關鍵!」回到產業現實面來看,大部分公司是沒有任何資料,甚至連小數據都沒有。所以AI真正的「落地應用」和「規模化」,才剛起步而已,而且AI的應用應該是非常客製化、專精化的一項服務。

程世嘉舉例說,一個網紅賣家要在自己經營的數十萬粉絲的社群裡開發市場,當一次湧入千張訂單時怎麼辦?對於過去沒有這種經驗的人,光是要準備回答客戶問題就崩潰了,但AI聊天機器人可以提供自動化、智慧化的虛擬客服,處理大規模需求的問題。程世嘉說,iKala花了半年以上時間,開發的社群賣家線上銷售系統「Shoplus」,即充分應用這方面的AI技術來輔助社群商務上的這種需求。

AI聊天機器人 虛擬客服一條龍服務

不過,即使iKala的AI核心技術團隊協助過IoT(物聯網)、電子商務、遊戲、媒體等產業導入AI的應用,但面對AI人才短缺,團隊再厲害,服務能量還是遠不足所需,只能集中火力服務大型客戶,目前許多客戶不斷上門,訂單已經排到明年第二季了。

程世嘉說,台灣政府這兩年也很擔心人才與失業問題,雖然已與Google、微軟、AWS(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等大公司合作,同時導入AI教育與大廠本身的技術資源。但他還是建議政府,應該把政府、世界大廠與在職教育機構串聯在一起,就像過去很多學生會去上套裝軟體課程考證照一樣,才能帶起AI學習風氣,產生更徹底的AI數位轉型。

不只程式設計 AI更需培養人文素養

程世嘉說,現在有很多人喊著應該要從小開始學程式設計,但那反而會讓孩子技能窄化,其實種種跨領域基礎教育,才是AI發展的根基,無需偏廢。程世嘉雖然在史丹佛學的是人工智慧,但他更鍾情社會科學,認為AI時代來臨,更需要社會人文素養來制定公共政策,而不是所有人都學程式設計。

對於政府大力鼓吹新南向,程世嘉認為其實政府也不確定該怎麼做,很多台灣新創公司直接到新加坡設立總部,當作東協據點,光是租稅優惠就讓他們流口水。但這些優惠政策,台灣與其他東南亞國家卻很少提供,尤其台商到當地賺的錢匯回台灣還要課重稅,等於是懲罰開創事業的廠商,讓人相當無奈。

聚焦自己專業 不要跟流行大改題材

iKala在新加坡、泰國、越南都有辦公室與全職員工,不但推廣自己的產品,也把AI技術帶過去,但是其中最大瓶頸是員工的招募。程世嘉建議想要南向發展的企業,最重要的是跟當地人才管道建立合作關係,其次是與當地產業協會建立連結,或是透過當地華人圈合作,這也是取得人才的方法之一。

程世嘉帶領iKala是少數成功走向國際的台灣新創公司,中間商業模式歷經幾次轉變,最終轉換到程世嘉在15年前就開始研究的AI。被問到對其他新創有何建議,程世嘉說:「跟著市場快速應變,但不要一直跟流行大改題材」,不管外面世界變化多快,一定要聚焦在自己的專業,不斷累積才會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