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封面故事〉少子化、不婚族越來越多 美食外送崛起

2018/10/29 06:00

Deliveroo(戶戶送)創辦人暨執行長,38歲的華裔許子祥。(記者陳炳宏攝)

記者陳炳宏/專題報導

美食外送平台大比拚

據經濟部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台灣外送餐飲服務的商機將近230億元,看好此波趨勢,被歐洲投資人視為成長最快的新創餐食外送平台「Deliveroo」,在橫跨英、法、德等歐洲國家與澳洲後,觸角伸進亞洲,先後進入新加坡、香港,如今也踏上台灣。

全球市場每年以20%複合成長率增長

瑞士銀行實證實驗室(UBS Evidence Lab)今年6月發表一份報告顯示,目前線上訂餐平台的市場規模約350億美元(約台幣1.1兆元),但每年會以20%年複合成長率往上攀升,預計到了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3,650億美元,相當於台幣11.3兆元,屆時可能每戶家中廚房已死,大家都是從中央廚房或是餐廳外送點餐。

在國內,自從2012年foodpanda進駐台灣後,已有honestbee(誠實蜜蜂)、Ubereats(優食)等國內外多家訂餐平台出現,甚至有平台號稱每年業績倍增,但到底對民眾而言,有什麼致命的吸引力,讓美食外送成為顯學。

多家訂餐平台出現 美食外送成為顯學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電子商務組產業分析師張筱祺指出,服務性電商近年來已經滲透到民眾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等範疇,餐飲外送就是在「食」的部分的創新,像英國Deliveroo(戶戶送)已是獨角獸等級,另外在2004年就成立的美國Grubhub,股票也早就掛牌上市,而德商Deliver Hero不但掛牌上市,而且旗下foodpanda更是2012年就進駐台灣,成為台灣先驅業者之一。

另外像是美國Blue Apron(藍色圍裙)、德國起家的HelloFresh(哈羅生鮮),他們是幫消費者規劃食譜,每週將食材宅配到家,讓沒時間採購食材的主婦們,半小時可以準備好一餐。

電商環境逐漸成熟 配送業者服務也廣

為何與吃相關新創事業可以發展的那麼快?張筱祺分析說,服務型電商主要是提供生活服務,其中與「食」相關的需求,其使用頻次相對較高,相對的消費者黏著度比其他如打掃、運輸的需求更高。

至於為什麼國際餐食外送平台紛紛來台設點?張筱祺點出,從需求端來看,台灣的電商環境近幾年來已經逐漸成熟,消費者開始習慣用手機進行消費,對新服務接受度也高。對新創業者而言,要進入台灣市場不需要花太多力量去教育消費者;另外,台灣市場雖然不比日、韓大,但夠成熟,可以提供小而美的測試環境,尤其台灣都會區的交通網基礎建設,極適合發展機車外送服務,加上第三方機車配送服務業者服務範圍多且廣,如GoGoVan(高高科技)與Lalamove(啦啦快送),也能補足餐飲外送平台剛進入市場時人力缺口,所以他們只要有能力開發餐廳合作,即可進入台灣市場。

至於各餐飲外送平台服務有無差別,張筱祺表示,國內從平台設計到配送差異並不大,基本的食物種類篩選,包括各國特色料理或蔬食都有。至於金流、電子支付方面,也都沒有明顯的差異。

由於外送平台多,目前台灣已有超過8家業者,因此各家的促銷方案也不一。張筱祺說,目前常看到的就是針對特定商家免運費或是一定額度以上會有折扣。不過競爭激烈下,有勇夫也會有烈士,2012年成立、號稱百萬月營業額的業者「饕客送」,今年4月也結束外送業務。

少子化、頂客族多 外送經濟效益變大

張筱祺認為,儘管有業者佈局或經營很久,但國內餐食外送算是剛起步,消費者在這1、2年才開始接受這樣消費習慣,未來外送餐食在台灣的滲透率會越來越高,尤其在台灣人口結構上,不婚、頂客族越來越多,加上少子化與工作繁忙,以及有限的居住空間,外食、外送經濟效益勝過家裡開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