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產業評論〉新創獨角獸本就藏民間

2018/06/25 06:00

美國與中國的家數幾乎佔了全球新創獨角獸名單8成,並包辦前十名的地位。圖為2018年台北國際電腦展新創記者會。(資料照)

●魏傳虔

2018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18)InnoVEX新創特展已在6月8日落幕,展會期間共計吸引21國388組新創團隊共同與會,整體規模相較去年成長4成,充分體現「Innovation Hub of ASIA」(亞洲指標新創平台)的展會主軸。觀察此一多由民間企業、公協會及新創團隊主導策展的新創展會,主要訴求即是建構一國際性創育生態系,讓台灣新創團隊可與國際加速器、創投資本等資源接軌。

2年內孕育1家獨角獸 難度非常之高

此一新創特展的成效,讓人不禁回想到行政院長賴清德於2月份,所提出的「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內容,該方案主要著眼於兩大目標、5大政策方向及40項行動作法,預期讓台灣成為亞洲匯聚創意、新創、人才及資本的中心。

記得當時該行動方案內容一出,媒體輿論與新創社群把較多關愛目光投注於兩大目標,其一是2年內孕育至少1家新創事業獨角獸(6年內至少3家);其二則是希望未來5年基於台灣的新創事業獲投資金額,每年成長新台幣50億元。

因為以2年的時間去孕育一家新創獨角獸,其難度非常之高。攤開現有全球新創獨角獸名單,美國與中國的家數幾乎佔了8成,並包辦前10名的地位。反觀亞洲其他鄰近國家現有新創獨角獸的家數,卻僅有個位數的成績,如韓國2家、日本與新加坡各1家。

市場胃納量要夠大 才有資金挹注

就現況推論,美國與中國之所以可以孕育如此多家新創獨角獸,首要條件在於滿足新創產品或服務的市場胃納量要夠大,才能獲得較高的市場估值。另外則是該新創獨角獸成立時間已久、商業模式已獲驗證並推廣至主要市場,重點是已獲得創投資金多輪挹注。

若以「市場(若母國市場不夠大,則需時間進行推廣)與資金」,當作孕育新創獨角獸的充分條件,對應台灣政府喊出的目標與時程規劃,其難度不可謂不高。況且,左手方才端出對應整個新創生態系所規劃之行動方案,右手卻又制訂需要時間孕育與資金挹注的「新創獨角獸」目標,也難免引發社會輿論譁然。

若要健全台灣新創生態系發展,理應多關注台灣政府對於新創事業的推動策略與作法,如充裕早期資金、人才發展與法規調適、釋出政府資源、多元出場管道以及國際連結等。從上述策略方向,可發現政府對過往台灣創新創業環境所遭遇的困難,提出解決之道。然可惜的是,新創領域應該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且每個世代將會遭遇不一樣的問題,如何有效創造台灣新創環境的「活水」,此版本的政策內容規劃,相對著墨較少。

新創產品市場競爭力 台灣劣勢所在

從近期公布「2018全球創業精神發展指數(GEDI)」的調查內容,台灣優勢在於「產品創新(Product Innovation)」,亦即台灣整體產業環境在開發新產品,與整合新技術的能力表現相對優異,甚至贏過瑞典、英國、日本與新加坡等新創領域競爭國。然而在評估新創企業是否能創造獨特產品或服務,並能進入市場的競爭能力(Competition)部分,卻是台灣所必須思考的劣勢所在。

綜觀全局,究竟要如何創造活水與克服劣勢,在此試圖提出「向下扎根、從年輕做起」的不同思維。觀察美國、以色列等新創事業發展較為領先的國家,從社會經濟環境至學校教育,皆可感受到創新創業的生命力,有種「落花水面皆創新」的味道,甚至視創業失敗為創業成功之基礎,積極鼓勵創業、接受失敗。

建構完善創育生態系 比獨角獸重要

「新創獨角獸」固然重要,對國家推動新創事業發展也具有指標意義。回歸當初提出「獨角獸」的專家觀點,是要闡明此類新創企業是非常稀有,而非要各國家設定時間並刻意孕育,甚至做為政策執行的預期效益。

若政府可以將預期目標設定為建構完善創育產業生態系,標竿學習「美國職棒大聯盟農場系統」的經營概念,吸才引資,擇台落地。無須刻意尋它千百度,相信驀然回首,新創獨角獸即在燈火闌珊處。

(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