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金融時報:台灣能源轉型 面臨三挑戰

2018/01/04 06:00

(資料照)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台灣不畏能源安全隱憂,力推邁向綠能轉型,欲透過優化電力結構的雄心計畫,解決空氣污染惡化的問題;目前蔡英文總統和執政黨正推動減少煤炭使用、促進再生能源發電計畫,但成本不確定性、供電尖銳緊促、逐漸淘汰核電承諾的三大挑戰,可能讓能源轉型計畫面臨節外生枝的風險。

報導指出,綠色和平組織執行長摩根(Jennifer Morgan)認為,台灣能源轉型計畫雄心勃勃,正試圖同時處理核電和氣候變遷的風險,「這是相當獨特的情況」。

台灣政府透過興建離岸風電場和太陽能裝置,同時安裝新的燃氣發電機組和液化天然氣進口接收站,目標是在未來七年內,讓再生能源占台灣電力組成從六%提高至廿%,迄二○三○年時,碳排放量將減至二○○五年水準的廿%。

電力系統脆弱 轉型速度潛藏風險

報導指出,在一個脆弱電力系統中,此轉型速度威脅能源安全。去年八月台灣大停電,衝擊數百萬家庭,當時的經濟部長李世光因此下台。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表示,每個人都擔心,「我們需要穩定的電力供應」;台積電則指出,政府已「明確承諾」要解決電力問題。台積電是蘋果供應商及用電大戶,將斥資逾二百億美元在台南興建最先進晶圓廠。

官員指出,只要有一個進行中的計畫延誤,可能造成整個轉型計畫脫軌,並增加再次發生停電的可能性;台電表示,「這是非常緊的時間表」。台灣政府還承諾,迄二○三五年禁售石化燃料的摩托車、二○四○年禁售石化燃料的汽車;而消費者改用電動車,電力需求承受更大壓力。

協助台電進行離岸風電場計畫的丹麥工程顧問公司Niras專案經理普洛布斯特(Thomas Probst)表示,台灣離岸地區風力資源佳,政府推動風電,為開發商提供一些很有利的固定電價饋電機制,二○二○到二○二五年風電裝置容量很可能大為提高;但夏季颱風頻仍、地震風險和冬季強勁風浪,使得風電工程也面臨著「世界其他地方沒有」的挑戰。

報導指出,即使開發商有信心完成離岸風電場等計畫,台灣未來還有電價上漲問題;根據早期估算,光是風電投資就達一九二億美元,而政府對整個能源轉型成本仍不甚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