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貓派的飼主大幅提升。(下載自IG)
〔記者邱巧貞/台北報導〕全球寵物經濟正迎來新一波成長動能。根據Bloomberg Intelligence最新發布的《2025年寵物經濟報告》,全球寵物產業預計未來五年將成長超過45%,2030年更可望突破5000億美元(約 16.5兆新台幣)。
分析師強調,「寵物人性化」(Humanization)成為產業主要推動力,飼主不只將寵物視為陪伴,更將其視為家庭成員,對寵物的健康福祉、專業照護、醫療、保險的重視度越來越高,也意味著養寵物不只是一時興趣,而正走向全面家庭化。
在2025年寵物食品論壇(Petfood Forum 2025)上,Bloomberg Intelligence分析師指出,儘管通膨推升物價,飼主對毛孩支出依舊毫不手軟,與一年前相比,他們預期會在所有寵物消費類別上增加支出,尤其以食品、玩具與美容用品最受重視。不過,飼主經濟壓力也開始浮現,例如約20%的狗與30%的貓錯過年度健康檢查,但分析師仍強調,「醫療照護」是寵物產業最具長線成長力的板塊。
此外,「寵物食品」依然是整體市場擴張的核心,Bloomberg Intelligence預估全球寵物食品市場將在2030年成長至1,450億美元,雖然近年消費者受預算限制,開始從高端寵物食品轉向更親民的價格帶,2025年平價寵物食品預計成長6%,略高於高端食品的5%,但這並非長期趨勢,因高端食品預計在2030年持續擴大市占。
而另一方面,電商仍是市場主要推力之一,近30%的飼主偏好線上購買,較三年前的23%大幅提升,Amazon與Chewy持續領先,Walmart、Petco等傳統零售商也積極擴張線上版圖。
值得注意的是,飼主愈發重視毛孩健康,使「預防醫學」與「寵物健康管理」成為新商機,過去五年以來,寵物營養補充品成為整體市場成長最亮眼的品類之一,反映寵物照護已從「基本需求」轉向更精細、全面的健康管理模式。
另一個有趣數據則是,在北美與西歐等傳統狗派市場,以及亞太等新興市場,貓咪偏好度正在迅速提升,造成這一轉變的因素包括:飼養狗的成本提高,尤其是大型犬的花費更高、亞太地區對犬隻飼養的嚴格法規、宗教文化偏好使貓咪飼養更被接受等,這些原因都促使更多消費者選擇貓作為伴侶動物。
而根據APPA美國寵物用品協會報告指出, 千禧世代為最大飼主族群,占33%、 X世代占25%、嬰兒潮世代占24%,這些族群對高端服務與數位解決方案的採用率高,促進整合式服務模式的成長。
看好寵物經濟崛起,台灣設計師周裕穎於去年底首度舉辦《臺北萌寵時裝週》,打造一場「以寵物為主角的時裝秀」,並以售票形式推出,強調「就算沒有養寵物也歡迎加入」,希望讓觀眾一同感受現場滿滿的療癒能量。活動形式新穎,除了吸引喜歡看秀、享受表演的觀眾,也吸引大量次飼主願意付費參與。今年12月活動將邁入第 2屆,預料熱度將持續升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