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以真實案例,揭示退休金不投資或缺乏理財知識,財富縮水的現實。(示意圖,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日本一名72歲退休男子近日在聚會上被同期的同事一句話震驚,明明兩人退休金條件相同,都是3000萬日圓(約新台幣596萬元),然而,10年後對方的資產卻突破1億日圓(約新台幣1988萬元),全因為他「忽視理財」,他悔恨「如果當時能學習投資,結果可能不會差這麼多。」日媒以真實案例,揭示退休金不投資或缺乏理財知識,恐讓銀髮族面臨「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現實。
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72歲的大森雄一(化名)在一家居酒屋的包廂裡,與他10年來第一次見面的前同事木下先生(化名,71歲)聚會,兩人互相問候近況,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退休金上。
過去兩人都領到3000萬日圓的退休金,大森表示「物價上漲,現在只靠退休金很難維持生活」大森以為木下會同情他,但木下接下來隨口說的一句話,卻讓大森的心臟幾乎停止了跳動,木下隨口說「我把退休金裡的2000萬日圓(約新台幣398萬元)拿去投資,現在已經增值超過四倍了」聽到這番話,大森手中的啤酒差點掉落,驚呼「這不可能吧!」
大森回憶,十年前領到退休金時,他將大部分存入定期存款,年利率僅0.03%,以保障資金安全。然而多年下來,物價上漲使實際購買力減少,退而求其次只能動用存款應對日常生活、房貸及孫輩支出,他坦言「投資對我來說一直像博弈,老人不該碰。」
然而,木下十年前則將退休金中的2000萬日圓投入美國S&P500指數基金,十年間資產增值至約9000萬日圓(約新台幣1789萬元),再加上剩餘1000萬日圓(約新台幣199萬元)定期存款,總資產突破1億日圓。木下指出「Apple、Microsoft、Google等公司股價翻了好幾倍,這是美國經濟成長的成果。」
大森看到同期的成果,不禁悔恨「如果當時我能稍微學習投資,結果可能不會差這麼多。」他開始檢視自己的存款,發現十年間實際資產價值縮水約320萬日圓(約新台幣64萬元)。
專家提醒,銀髮族投資需謹慎,指出「長期投資可行,但必須了解個人風險承受能力,確保生活防衛資金充足,避免因股市波動影響生活。」此次案例凸顯投資知識與教育的差距可能帶來巨大的資產分化。木下能在兒子建議下接受理財規劃諮詢,學會投資,而大森則缺乏此機會。
專家建議,銀髮族在投資前應先評估自身年齡、資產及心理承受力,循序漸進投入,先從總資產5至10%開始,並確保「即使投資虧損一半,也不影響生活」。正確的知識與策略,才是避免後悔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