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華營運整體朝「高附加價值、軟硬整合」方向持續深化。(圖取自研華線上法人說明會)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工業電腦龍頭研華(2395)今天在法說會表示,第三季營運表現持續走高,邊緣AI(Edge AI)推進速度超乎預期、滲透率翻倍,公司除接軌AI伺服器趨勢外,更憑藉工控基礎切入機器人與垂直AI應用,佈局已從「工業電腦」走向「智慧自動化平台」階段。預估明年首季營收5.5至5.7億美元(約新台幣169.9億元至176.1億元),毛利率38%至40%,營益率15%至17%。
研華第三季營收年增近兩成,毛利率雖受DDR4、SSD等記憶體價格上揚影響小幅壓縮,但營益率維持強健;10月起公司提高板卡與系統產品售價,分別調漲4%與8%,管理層預期第四季起有助毛利回溫,不過供應鏈價格波動與料況吃緊持續存在,客戶已陸續以預付款方式確保產能。
在第三季市場需求方面,北美受半導體設備、自動化與醫療推動,年增逾2成;歐洲醫療、運輸與電競需求增溫;中國自動化與能源市場回暖;台灣則受光學與半導體設備帶動。公司坦言韓國短期受政治環境干擾,但東北亞長線仍看好。
從產品結構來看,研華智慧系統、機器人與嵌入式平台成長亮眼,智能服務受併購效應及醫療、旅宿、移動檢測等領域帶動,年增近6成。管理層進一步說明,AI導入形式正從「單點算力」加速走向「模組與整合平台」,例如推出AI加速卡、AI醫療/工業套件、以及區域部署型AI伺服器,並導入3D相機、LiDAR無線模組等周邊,帶動整體生態營收。
研華表示,公司第三季邊緣AI營收佔比已提高至約17%,幾乎翻倍,目標2026年達25%以上,其中,AI機器人訂單能見度特別強勁,新案規模已超過2億美元。研華2025第三季釋出ACE平台概念,並預計2026年中推出ACE-R(機器人)與ACE-I(工業)正式產品,以成為客戶運算與應用整合的基礎架構。
針對美中關稅情勢,公司指出目前大多產品仍享美國對台免稅待遇,但若政策轉變,將以分散製造、當地組裝、調整出貨條款等方式因應,並依情況調整價格;不過管理層坦言,若價格全面上調,可能對2026年部分需求造成壓力。
展望後市,研華預期北美受AI驅動製造、半導體投資與國防需求帶動,歐洲能源與工業場域仍具潛力,中國本地供應鏈成熟與醫療、自動化需求仍強,整體朝「高附加價值、軟硬整合」方向持續深化。未來成長不僅受AI算力周期推動,更反映工控老牌轉向AI、自動化生態後的加速效應,2026年營運動能仍具延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