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郵政副總經理陳棟梁。(記者張嘉明攝)
〔記者蔡昀容/台北報導〕詐騙案盛行,《自由時報》今(5日)舉辦2025全民防詐論壇,邀業界分享防詐實務。中華郵政副總經理陳棟梁說,中華郵政客戶量體龐大,為有效阻止帳戶被詐團利用,今年4月起發展AI系統,透過AI找出高風險用戶,以自動機器人24小時管控,並請臨櫃人員關懷勸導;警示帳戶事前被列管制比例,也從最初的57%提升至63%,逐季上升。
全民防詐論壇在自由廣場會議室舉行,討論防堵金融詐騙盲點與關鍵守門人。陳棟梁說,中華郵政客戶高達3800多萬戶,打詐壓力非常大;因此4月起發展AI打詐防詐系統,警示帳戶事前被列管制比例,從最初的57%提升至63%,逐季上升,顯示AI打詐效能愈來愈好。另阻詐績效今年截至10月累計達10.68億元,已超越去年全年金額,年底預估將超過11億元。
陳棟梁分析,詐團手法有3階段:「事前」購買帳戶,「事中」轉移帳戶之權限及變更密碼;「事後」騙取被害人入金,再由ATM或轉帳出金。
陳棟梁指出,中華郵政每週更新詐騙集團交易特徵,納入AI防詐模型。若帳戶經AI評分為中風險程度,就會請開戶支局聯絡、關懷客戶;若評分為高風險則管制該帳戶並通知櫃員,當客戶臨櫃要求解開管制時,要提高警覺審核。此外,也會針對金流快進快出帳戶進行追蹤,並進一步分析是否為高風險客戶,以利進行後續管制措施。
陳棟梁說,容易出售帳戶的5個族群,分別是學生、領補助款戶、中低收入戶、外籍移工、外籍學生,總計約478萬戶;這些族群常常成為詐騙集團騙取帳號的覬覦對象,因此防詐觀念普及化是重要工作,臨櫃窗口相關表件也有提供印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語言服務。
外籍移工及學生有開戶存入薪水、領獎學金的需求,中華郵政有社會責任受理,約近70萬戶。陳棟梁說,為防外籍人士出售帳戶,中華郵政研究該族群使用習性,針對異常行為設管制,現也與移民署配合,控管離境外籍人士帳戶。外籍移工警示戶數,今年1月為289戶,至10月為41戶,減少86%,成效顯著,未來將以「清零」為目標持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