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兩因素干擾!10月外匯存底降至6001.97億美元、續居全球第4大

2025/11/05 17:53

兩大因素干擾!我外匯存底降至6001.97億美元、居全球第4大。(資料照)兩大因素干擾!我外匯存底降至6001.97億美元、居全球第4大。(資料照)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中央銀行今日(5日)公布,10月外匯存底餘額降至6001.97億美元,較上月底減少27.46億美元,終止新高之旅。央行表示,主要受美元轉強、央行進場拋匯阻貶影響。不過,台灣在全球外匯存底排名中仍穩居第4位,僅次於中國、日本與瑞士。

央行外匯局局長蔡烱民說明,10月外匯存底的變動受三大因素影響。首先,在匯率因素方面,因美元走強,除人民幣外主要貨幣普遍走貶,使得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存底帳面價值減少;雖然外匯存底投資收益貢獻部分抵銷了匯率變動的影響。但央行為維持匯市穩定,進場調節匯率,導致外匯存底減少。綜合計算,10月外匯存底減少27.46億美元。

蔡烱民指出,10月前後受中國稀土與關稅議題影響,美元需求上升,央行進場拋匯以穩定匯率。

根據統計,外資10月在台股賣超約700至800億元台幣,加上台積電配息等因素,外資當月淨匯出約50億美元,造成台幣於10月貶值0.74%。

他強調,央行對匯市採取「對稱式干預」與「雙向調節」原則,只要市場出現供需失衡,央行即會進場操作,並非單向阻升或阻貶。蔡也表示,外資進出屬正常市場行為,目前股市與匯市交易量均穩定,資金流向未見異常。

對於近期美元走強,蔡烱民說,10月FOMC會議後,聯準會(Fed)官員釋出12月降息「仍不確定」的訊息,使市場對未來利率路徑預期有所修正。原本市場預期下半年將有3次降息,如今回到「2至3次」的範圍。加上美國政府關門(Shutdown)使不確定性升高,對Fed政策方向轉趨觀望。

此外,美國整體經濟條件仍相對穩健,就業與消費維持良好,使資金持續停留在美元資產,推升美元維持強勢格局。隨著降息預期減弱,美國公債殖利率也略有上升。

儘管10月外資在集中市場賣超並匯出,但央行統計顯示,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市價計算,連同新台幣存款餘額共折計1萬1537億美元,約為外匯存底的192%,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蔡烱民指出,外資資產規模增加,主要反映台股市值成長所帶動。外資進出屬市場自然現象,國內整體金融市場依然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