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AI全球峰會AI科技與人類示意圖。(路透檔案照)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剛出爐的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加拿大經濟學家郝伊特(Peter Howitt)表示,人工智慧(AI)技術提供「驚人的可能性」,但是應該受到規範,因為AI同時也帶來摧毀工作的風險。
《法新社》13日報導,布朗大學榮譽教授郝伊特,13日與法國學者阿吉翁(Philippe Aghion)、美國經濟史學家莫基爾(Joel Mokyr),以科技如何驅動和影響經濟,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郝伊特和阿吉翁的研究聚焦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理論。
郝伊特13日在記者會上說,誰會是AI的領導者,尚未可知,「我們還不知道創造性破壞會有什麼樣的影響」。他說,AI很顯然是一種具有「驚人可能性」的科技,但同時,「它顯然也具有摧毀其他工作,或者取代高技術人力的驚人可能性,這明顯地是一種矛盾,因此須受到規範」。
他表示,在毫無規範的市場中,私部門誘因未必會以最有利於社會的方式,解決這種矛盾,也無法預測這種矛盾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他指出,此刻是「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時刻」,就如同電力、蒸汽機問世,和1990年代電信興起熱潮的科技革新時刻;這些革新都展現出,科技是強化、而非僅取代勞動力,但是「這一次情況會如何,我希望我有具體答案,但是我沒有」。
莫基爾對AI對勞動力市場的衝擊,看法較為樂觀,他表示,「機器不會取代我們,而是把人推向更有趣、更具挑戰性的工作」;主要的隱憂不在於「科技性失業」,而是因為人口老化導致的勞動力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