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晶片對決稀土」誰佔上風?外媒1句話點關鍵

2025/10/14 14:29

中美角力戰進入「雙重扼喉時代」。(彭博)中美角力戰進入「雙重扼喉時代」。(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自2018年以來,美國一直試圖透過限制出口來阻止中國獲得半導體和晶片製造工具,中國也持續加強對科技、汽車和國防工業至關重要的稀土礦的出口管制。如今,中美貿易爭端再起,市場密切注意,到底誰會佔上風。

外媒指出,美國以半導體出口管制封鎖中國的科技上游,中國則以稀土出口限制掐住美國與盟國的產業命脈,雙方都想奪取科技主導權,並藉此制定全球供應鏈的規則,但在這一場曠日持久的戰鬥裡,不會有單一的贏家。

該文指出,這場角力不會有單一贏家的原因,是各國與企業正被迫在兩個平行體系間選邊。一方是以美國晶片實力為核心的科技陣營,另一方則是以中國材料與製造優勢為中心的資源陣營。而全球供應鏈不會整齊切割,只會變得更混亂、更昂貴,也更充滿政治風險,商業邏輯將不再主導。

專家指出,世界已進入一個「扼喉戰」時代,只要掌握少數關鍵材料、設備或航線,就能取得地緣政治籌碼。美中彼此在對方的供應鏈中尋找弱點,將科技與資源轉化為武器。其中,全球產業的新驅動力來自清潔能源與先進科技領域,包括電動車、電池、太陽能,這些產業的供應鏈由中國主導,形成從原料、製造到出口的「封閉式生態圈」。

在最新一輪對峙中,一位前白宮顧問表示,北京對稀土的新出口管制遠遠超出了限制關鍵技術投入的範圍。對此,川普政府考慮限制波音對中國出口零組件,此舉可能重創中國航空業,顯示戰線已擴及更廣的產業領域。

對此,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前美國貿易代表邁克爾·弗羅曼表示,美國可以切斷中國晶片供應,但中國可以使其明天的晶片和其他先進技術的製造變得更加困難。

對於美國關稅要到11月1日才開始實施,中國則在12月1日開始實施管制。美媒認為,中美雙方仍有時間進行談判,對全球供應鏈來說,或許還有一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