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帝國資料銀行調查,日本營造業倒閉數量已連續4年增加,2025年上半年更創下近10年新高。示意圖。(路透)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日本營造業倒閉案件以歷年最快速度攀升,業界與投資人開始警覺,看似划算的「超低報價」背後,可能潛藏極高風險。日本一名48歲男子佐藤健一(化名)透過朋友介紹,委託一間看似規模不小的營造公司承建一棟新建公寓,由於該公司報價比其他同業便宜太多,健一因此決定簽約,豈料開工數月後,該公司突然宣告倒閉,健一因此相當後悔,坦言被低價誘惑簽約,是他犯下的最大錯誤。
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健一在東京持有多筆收益型不動產,在幾年前透過朋友介紹,委託一間營造公司承建新建公寓,至於為何會選擇這家公司?健一坦言:「因為報價比其他同業便宜太多。對方解釋說,他們一年承包量大、材料統一採購,能有效壓低成本。我一時心動就簽了,現在回頭看,這是最大的錯誤。」
結果開工數個月後,該營造公司突然宣告倒閉,由於雙方合約採分期付款制,分別於開工、上樑、完工3個階段支付工程款。在倒閉時,工程剛完成上樑階段,健一已支付約7成款項,但實際工程進度僅約5成。一般而言,上樑階段完成度約為5至6成,也就是說,健一當時已處於「超額付款」狀態。
其實營造公司有問題早已出現端倪,在宣布倒閉前2個月,工地現場異狀頻傳,該進行室內裝修的階段時,工人明顯不足,進度嚴重落後。健一追問營造公司負責人,對方僅稱「材料延遲到貨,很快會補上」,一再強調公司營運沒問題。
結果營造公司後來突然宣告倒閉,工地全面停工,只剩鋼筋水泥結構,內部裝修與設備完全沒有。而工程延宕導致完工期大幅延後,但銀行貸款的還款期已開始。物件無法出租、收入歸零,還面臨銀行可能要求提前清償的壓力。
健一說:「當下真的腦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幸好有房東朋友協助,幫我介紹了願意接手後續施工的公司,並讓我直接與部分下包廠商簽約續建。雖然完工比原訂計畫晚了半年,但最終總算順利交屋,現在也全部租滿。」
健一將後續工程分拆發包、由多家廠商接手完成,雖然過程繁瑣,但有效控制了追加成本。不過,他坦言從倒閉到復工的3個月間,身心壓力與資金負擔都極為沉重。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營造業倒閉案件以歷年最快速度攀升,根據帝國資料銀行調查,日本營造業倒閉數量已連續4年增加,2025年上半年更創下近10年新高。導致營造業經營惡化的主因,可歸納為3大壓力:建材價格暴漲、人力短缺與人工成本高漲和中小企業成本轉嫁困難。
報導提到,中小型營造公司為爭取案量,常以「超低價搶單」,再將業主預付款作為公司週轉金,一旦資金鏈斷裂,就可能發生如健一案例的中途停工與倒閉。投資人若只看價格而忽略潛在風險,極易陷入難以收拾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