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稀土管制新規恐重創全球AI產業。(路透)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中國日前擴大升級稀土出口管制,美股應聲大跌,科技股更淪重災區。學者分析,中國對稀土出口管制看似直擊痛點,但可能也會加速與全球科技國家脫鉤,形同自鎖,而美國也並非對稀土禁令毫無準備,除儲備庫存外也積極加速建置產能,評估美國走向環保導向的稀土精煉技術以擴充產能,甚至可能比各界預期得還快就能量產。
稀土是國際強權角力的重要戰略資源,涵蓋層面遍佈半導體、通訊設備、AI伺服器、國防軍工產業、電動車、機器人、再生能源等產業。中國過去以來憑藉政策助力,打造具成本優勢且完整的稀土垂直整合生態系,掌握全球逾9成稀土精煉產能、壟斷全球稀土市場,自美中貿易戰以來,中國亦不斷揚言祭出稀土出口管制威脅美國。
中經院副院長陳信宏表示,中國稀土限令短期上可能會對各國造成相當程度的衝擊,美國與西方國家已經意識到稀土的戰略價值,中國此舉可能加速脫鉤,但評估實質脫鉤還需時間發酵,台灣也不希望被中國卡脖子,但平心而論目前仍無法脫離中國的稀土供應。
不具名學者認為,中國遲早會出手打出稀土管制牌,大概也在美國的預期之內,美國並非毫無準備,美國積極重建稀土供應鏈本土化,例如川普在首任總統任期內首度將稀土納入國防生產法,美國稀土材料公司MP Materials今年7月獲美國政府投資數十億美元擴增稀土產能,美國國防部也成為其最大股東。
此外,由於稀土的溶劑萃取法是重污染製程,美國鼓勵替代技術,從廢棄電子產品、汙水、工業副產品來回收稀土循環再製,美國要加大政策力道加速發展環保的稀土精煉技術並量產,具技術可行性,可能比各界預期得還要更快實現。
至於稀土是否是中國手上僅剩不多的王牌?學者認為,一方面而言,美國與其盟友國難以在短期內達成中國的稀土產量規模,但長期來看,中國此舉形同自鎖,加速美國等國建置本土稀土供應鏈,中國是否出了一招適得其反的七傷拳仍有待時間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