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控股近日宣布「私有化」子公司恒生銀行。(彭博)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滙豐控股(HSBC Holdings plc)近日宣布「私有化」子公司恒生銀行(Hang Seng Bank),取消其53年的港股上市地位,為香港金融圈投下一顆震撼彈。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滙豐之所以要全資吃下恒生銀行,是因為恒生銀行體質不斷弱化,恒生銀行下市,將形成滙豐獨大,算上渣打(Standard Chartered)、中銀香港(Bank of China Hong Kong),接下來香港將成「一大兩中」局面。
擁有92年歷史的香港恒生銀行,曾為香港主要中資銀行之一,1965年後成為英資滙豐集團成員,但仍保持獨立運營,為香港四大銀行(滙豐、恒生、中銀香港、渣打)之一。而反映香港股市行情重要指標「恒生指數」(HSI),是恒生銀行於1969年11月24日開始編製的。
不過在本月9日,滙豐控股盤前宣布重大決策,計畫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恒生銀行,並建議撤銷該行港股上市地位,震撼香港金融圈。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恒生銀行下市,恒生指數不再有恒生!滙豐控股宣布私有化恒生銀行,每股作價155港元,將斥資1060億港元(約新台幣4182億),取得剩下的6.84億股,大約36.5%股權。這個消息出來,恒生銀行股價立刻從119跳升至168港元,這也意味著恒生銀行將被滙豐私有化,香港代號0011的恒生銀行將消失。」
他接著說:「看到恒生銀行,大家第一個想到香港股票的恒生指數,這是1969年由恒生銀行推出的指數,迄今已經有56年,恒生銀行則是在1972年上市,一直以來都是香港重要的藍籌股,也是恒生成分股成員。這次滙豐扮演白武士的角色,想要吃下剩餘的恒生銀行股份,阻力不會太大。因為在1965年香港經濟困難,恒生銀行發生擠兌,滙豐臨危授命,吃下恒生銀行51%股份,滙豐一直都是恒生銀行大股東。」
「這次要全資吃下恒生銀行,和恒生銀行的體質弱化有關!香港內需,房地產節節下滑,恒生銀行的不良貸款利率一直上升,23年是2.83%,24年中上升至5.32%,最近公布的數據來到6.69%,恒生銀行營運持續弱化,滙豐選擇在這個時點出手,這也是銀行整併的重要一步。」
謝金河最後指出,「恒生銀行下市,將形成滙豐獨大,滙豐控股今年股價大漲,市值跑到1.9兆港元(約新台幣7.5兆),另外渣打,中銀香港仍有一席之地,李國寶的東亞銀行市值剩334億港元(約新台幣1318億),也很可能被併購,香港銀行業將呈現一大兩中的局面。有趣的是發行恒生指數的恒生銀行不見了!大家也許會覺得很不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