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報導指出,AI熱潮將台灣半導體產業推向全球最敏感的焦點中心。(資料照,路透)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英媒報導,AI熱潮讓台灣半導體正站在全球最危險的風口浪尖。隨著AI需求爆炸,台積電掌握全球近9成先進晶片,成為不可或缺的核心。然而,中國頻繁軍演、威脅入侵,加上地緣政治與美中貿易摩擦,台灣的晶片產業不僅牽動全球科技供應鏈,也可能左右世界經濟的命運,直言雖然有些國家為避免觸怒北京、未正式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但隨著AI革命使台灣晶片產業成為全球股市與經濟健康的關鍵,多數國家恐怕很快得面臨「選邊站」的抉擇。
英國財經媒體《This is money》報導,8日清晨,幾架戰機低空飛越台北市中心,讓不熟悉入侵威脅的外國訪客一度陷入恐慌,實際上,這是台灣空軍在為2天後的國慶相關活動進行預演,但除了街頭插滿國旗的慶祝活動,台灣民眾也目睹中國軍機與軍艦愈來愈具侵略性的「軍事演訓」,且多數屬未事先通報,頻繁侵擾台灣的空域與海域。
報導指出,台灣數十年來始終承受中國「隨時可能入侵」的威脅,被中國視為「叛離的省份」。然而,不只是台灣人擔憂中國的動武意圖,隨著習近平上台,北京的好戰姿態與恫嚇言論愈發強烈。再加上人工智慧需求暴增,使台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關鍵,一旦遭入侵,恐引爆史上最大規模的全球經濟危機之一。
儘管國土面積不大,台灣卻「主宰全球半導體生產」,這些微小晶片驅動手機、汽車、飛機系統、飛彈,以及幾乎所有電子設備。台灣的晶片產業佔據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占率,更生產全球約9成最先進的晶片,這些晶片對於追求高運算力、發展更先進AI系統的企業至關重要。
這樣的地位,主要來自台積電(TSMC)。這家晶圓代工巨頭總部位於新竹市,被視為台灣的「矽谷」。台灣人對台積電推崇備至,甚至稱其為「護國神山」,比喻它如同阻擋颱風的中央山脈,守護著台灣主要人口聚居的西半部。
報導提及,台積電的大型客戶之一是美國晶片巨頭輝達(NVIDIA),這家公司目前是全球市值最高企業,估值達3.4兆英鎊;其執行長黃仁勳出生於台北。
為滿足急速擴張的AI領域需求,對高階晶片的渴望推升台灣在產業中的霸權。預計今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晶片產值將達1580億英鎊。持有台積電股票者受惠匪淺,其股價在過去五年已經翻了3倍,儘管漲幅仍不及輝達同期的驚人飆升。然而,需求越大,也意味著對台灣工廠的依賴越深,「一旦晶片生產鏈遭受動盪,全球經濟將首當其衝。」
台灣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直言「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現代世界經濟將永遠終結。」無論是美國承諾「武力防衛台灣」的全面戰爭,或僅僅是封鎖台灣出口航運的海上封鎖,都足以讓AI革命急煞,甚至造成類似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的股災。然而,吳志中強調,認為台灣的晶片產業可以輕易搬離或被替代,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他說「把工廠搬去別國,解決不了問題。若以為我們會在國外壓力下放棄半導體產業,那太天真了。「我們不會把晶片產業武器化,但若中國入侵,不是這個產業被摧毀,就是落入北京之手。」
報導指出,雖然台灣官員與分析師有時不願明說,但護住半導體實力,顯然已是台灣國安戰略的核心之一。任何大規模外移,也將遭遇台灣民眾的激烈反彈。對許多人而言,晶片產業不只是產業,更是國家認同的一部分,也是台灣邁向先進經濟的重要推手。
在國慶演說中,總統賴清德強調,台灣的產業是「歷經數十年共同努力打造」,並承諾守護這些「重要資產」。如今的台灣,與許多長年倚賴美國的盟友一樣,正尋求其他夥伴以共同抵禦北京的咄咄逼人。
報導表示,台灣也未能躲過川普的關稅攻勢,美國對台灣出口產品課徵20%關稅。川普多變的外交政策,也讓外界開始懷疑,美國是否真會動用武力保衛台灣。與多數國家一樣,英國並未正式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主要是為避免觸怒北京。
但隨著AI革命使台灣晶片產業成為全球股市與經濟健康的關鍵,多數國家恐怕很快得面臨「選邊站」的抉擇。投資人也同樣緊盯台海局勢,憂心下一次的市場崩盤聲,不會來自華爾街開盤鐘,而是中國戰鬥機在台北上空的轟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