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以真實案例揭示,即便退休時有足夠的積蓄,也有面臨破產的風險。(示意圖,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即使退休時有足夠的積蓄,也有可能面臨破產的風險。日本一名69歲校長在退休時,擁有2500萬日圓(約新台幣508萬元)退休金及3000萬日圓(約新台幣609萬元)的存款,然而,他卻因抱持著「38年辛苦工作,應該獎勵自己」的想法,大手筆花錢,導致資產大量減少墜入不安深淵,最終在退休9年後,他以工友身份重返母校工作。
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69歲前中學校長大倉敏夫(化名)在退休9年前退休,領著退休金為2500萬日圓,加上存款3000萬日圓,還有每月24萬日圓(約新台幣4.9萬元)的年金,他的妻子同樣也有每月約8萬日圓(約新台幣1.6萬元)年金。當時他們的房貸已繳清、子女獨立,理應過上安穩退休生活。
然而,退休後夫妻倆頻繁出國旅遊、購車、添置高爾夫球具等,大手筆花錢,只因他告訴自己「38年辛苦工作,應該獎勵自己」。短短五年間將存款從5500萬日圓(約新台幣1117萬元)減至約3000萬日圓(約新台幣609萬元)。即便65歲開始領年金後,已習慣的高消費水準仍難降低,使得退休生活面臨壓力。
最終在69歲時,敏夫決定再就業。但因缺乏教職以外的工作經驗,他只能選擇體力型工作。他選擇回到熟悉的母校擔任工友,即使身為前校長略感尷尬,他認為只要低調沒人會發現,沒想到工作才兩週就被認出,但他並不在意,反而開始享受工作,甚至希望自己的經驗能成為後輩的反面教材。
專家指出,敏夫案例提醒退休族,即便擁有充裕退休金,也可能因高消費、缺乏財務規劃而陷入老後不安。一次取得大筆資金後容易心態膨脹,產生「花這點沒問題」的錯覺,或冒然投入高風險投資。因此退休後應先檢視收支、預估必要支出與「寬裕費」,並做好長期資金管理,以避免陷入財務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