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原本應讓家人生活更富足,但若使用方式錯誤,反而會破壞親子關係、削弱孩子的獨立心。示意圖。(路透)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金錢原本應讓家人生活更富足,但若使用方式錯誤,反而會破壞親子關係、削弱孩子的獨立心。日本一對擁有豐厚資產、看似能過著悠閒退休生活的70多歲高橋夫婦(化名)就遇到這種狀況,高橋先生在職時收入頗高,投資理財也相當穩健,家庭資產高達3億日圓(約6234萬元新台幣),但兩人不斷用金錢支援40多歲獨子的健一(化名),這導致健一沒有固定工作、長期依賴父母供養,早已把拿父母的錢視為理所當然,甚至說出奪走父母退休金的驚人話語,令高橋夫婦相當痛心。
日本媒體《THE GOLD ONLINE》報導案例,75歲的高橋先生曾是大型商社的前高階主管,與長年專心持家的72歲妻子,一起住在東京都內的一棟透天厝,過著優渥的生活。由於過去工作時薪水較高,加上有進行投資,退休金也有規劃,目前資產約達3億日圓。夫妻倆每月合計可領約33萬日圓(約6.85萬元新台幣)的年金,另外還有東京都內持有的公寓租金收入。
然而,看似無虞的生活背後,卻有一個因為金錢而生的沉重煩惱,那就是獨子健一,健一沒有固定工作、長期依賴父母供養。背後原因來自高橋先生過去忙於工作,陪伴兒子的時間有限,為了彌補兒子,高橋先生從小就滿足健一所有的要求:遊戲機、海外旅行、私立大學的學費,從不吝於提供金錢上的支持,只希望孩子「不因金錢而放棄任何夢想」。
健一大學畢業後雖曾短暫去工作,但因「人際關係不合」便離職。即便之後再找工作不順利,夫妻倆仍安慰他:「生活不會有困難,別著急。」沒有催促。此舉卻演變成反效果。健一始終沒有找到正職,只有斷斷續續打零工,他的生活費全由父母負擔,每個月還領取10萬日圓(約2.07萬元新台幣)零用錢,這樣的狀態持續多年。偶爾高橋夫妻倆想中止支援,可是健一早已把父母的援助視為理所當然,這狀況因此一直維持下去。
某天,高橋太太拿著高級養老院的簡介分享,詢問高橋先生覺得如何?這家高級養老院入會費需要2000萬日圓(約415萬元新台幣)、每月費用30萬日圓(約6.23萬元新台幣),其實並不便宜,不過憑兩人的財力完全可以負擔。
豈料,一旁的健一卻脫口而出:「有那麼多錢去享受,不如留給我吧。」
這句話讓夫妻倆徹底震驚:「他竟然連我們的退休金都當成自己的?」、「是我們把孩子養成這樣的嗎?」接著而來的是恐懼:「我們過世後,他能自己活下去嗎?會不會很快把遺產揮霍一空?」
覺得已無法單靠自己解決的高橋夫妻倆,決定向熟悉富裕家庭繼承問題的理財規劃師求助。理財規劃師認為,關鍵問題在於,高橋夫妻倆把金錢援助當成理所當然,沒有設定明確的目的、期限與金額,導致健一有著「父母支援是天經地義的」錯誤觀念,這已經根深蒂固。加上健一從小多次體驗到「有困難就靠父母」,缺乏金錢觀念,因此喪失了自己去賺錢的必要想法。
理財規劃師提出停止援助並設定期限、引入第三方協調、有限支援和資產與繼承規劃等建議,之後高橋夫妻倆告訴健一,將停止金錢援助,並只提供獨立的初期支援。雖然健一激烈反彈,但兩人仍堅持:「這或許是讓他獨立的最後機會。」雖然問題不會立刻解決,但高橋夫妻倆終於踏出守護自己老後與家庭未來的第一步。
報導建議,父母在支援子女時,務必清楚告知援助的目的、期限與金額,父母的關愛是推動自立的力量,絕非縱容的藉口。同時,父母規劃資產與遺產時,也應以自身生活為優先,並透過遺囑等方式表達對金錢的價值觀與期望。真正該留給孩子的,不只是金錢的數字,更是關於金錢態度與家庭責任的價值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