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審議登場,全國產業總工會呼籲「薪水追上物價漲幅、經濟成長勞資共享。(記者方賓照攝)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一年一度的最低工資審議會議,今(26)日上午10時登場,討論明(115)年最低工資調幅,今年因美國關稅攪局,對於勞方期待的「至少4%」調幅,資方代表反對態度強烈。今日一早9時勞動部門前就集結大批勞團代表,在一樓會議場外表達要求調漲的立場,預料審議流程將會是近年最拉鋸、辯論最激烈的一年。
綜觀今年勞資政學4方的意見,勞方要求比照往年的共識、調幅「至少4%」。立論在於,行政院主計總處預測2025年全年的CPI年增率僅1.76%,但「食物類價格」年增率高達3.69%,要求調幅務必要維持低所得家庭、弱勢勞工的基本購買力,再加上民生電價10月1日起調漲,將使勞工支出增加,調幅4%有所依據。
資方則認為,今年廠商面對經濟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在美國關稅衝擊下,國內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人數暴增,製造業首當其衝,資方強調,當前的經濟成長高度集中於特定產業,許多傳統產業及內需產業仍在艱困經營,要資方全面調漲明年的最低工資,將使許多今年已艱困經營的傳產業者更為雪上加霜。
經濟部長龔明鑫在月初上任,就拋出依照過去最低工資的調整公式,「在今年不是那麼適當」,引發勞方砲轟,勞動部長洪申翰解讀,龔明鑫是傳遞資方想法,但日前他也對外拋出,「政府有優先照顧低薪勞工的責任」,強調同樣身處國際貿易衝擊的其他國家,已陸續決議調升明年最低工資,視維持低薪勞工的實質購買力為重要目標,有些調幅還不小,值得今年審議參考,表達「挺勞工」的態度。
根據最低工資法,最低工資的調幅,是依據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作為「應參採指標」,同時參考10大「得參採」指標來擬訂。依照過往會中勞資協商的基本共識,多年來均依據「CPI年增率全數反映、經濟成長率勞資共享」的原則,對比今年主計總處預估全年CPI約2.21%、經濟成長年增率(GDP)預測值4.45%推算,勞方認為明年最低工資調幅應達「4%」,使月薪可望直逼3萬元、時薪直逼200元。但資方認為應該將明年美國關稅因素納入考量,「能不調最好」,要調升也該縮小調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