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零件大廠博世計劃裁員1萬3000人,顯示德國汽車業的衰退正在這個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內蔓延。(歐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汽車製造商和其供應商正面臨需求下降、勞動力和能源成本上升,以及快速發展的中國製造商日益激烈的競爭,這些壓力迫使製造商不得不進行削減,德國汽車零件大廠博世(Bosch)計劃裁員1萬3000人,顯示德國汽車業的衰退正在這個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內蔓延。
《彭博》報導,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資料顯示,過去兩年,德國汽車產業整體多達5.5萬個工作機會消失,到2030年,還有數萬個工作機會將消失,預計總裁員人數將近10萬人,該產業目前有超過70萬人。
除了最新推動裁員的博世之外,德國馬牌集團(Continental AG)、舍弗勒(Schaeffler AG)、采埃孚傳動(ZF Friedrichshafen AG)等零組件供應商都在大幅裁員和削減支出;福斯集團(Volkswagen)、保時捷(Porsche)等車廠也在裁員和減產,以應對銷售疲軟和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
德國經濟研究院(DIW)主席弗萊奇爾(Marcel Fratzscher)表示,博世宣佈大規模裁員,這只是德國重大工業重組的開始,未來幾年預計將看到更多裁員和破產。
博世計劃,到2030年將在全球裁員3%,顯示該產業正在陷入危機。以電動車巨頭比亞迪(BYD)為首的中國本土製造商正在佔領中國電動車市場。疫情爆發前,中國市場曾是德國福斯、BMW、賓士(Mercedes-Benz)的主要成長、獲利動能。而現在,這些價格低廉的中國車也正進軍歐洲市場,給德國車帶來進一步的壓力,與此同時,由於關稅政策,德國像利潤豐厚的美國市場出口成本正愈來愈高。
一些零件供應商的產能已經開始閒置,自身投入成本不斷攀升的情況下,他們仍面臨來自汽車製造商的降價壓力。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德國製造業的勞動成本是斯洛伐克和捷克的2倍多,加劇了德國面臨的問題。亞洲競爭對手也憑藉更便宜的電池、引擎和電子元件贏得市佔,侵蝕了傳統製造商的利潤。
博世這波裁員行動,最大規模的將出現在位於斯圖加特(Stuttgart)的歷史基地,該工廠將裁員數千人。斯圖加特所在的巴登-符騰堡(Baden-Württemberg)經濟、勞工和旅遊部長霍夫麥斯特-克勞特(Nicole Hoffmeister-Kraut)表示,博世的消息是「最後的警鐘」,也是對德國工業心臟的一擊,呼籲聯邦政府應採取更有利於商業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