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智庫報告警告,川普正在削弱美國在中國後院的影響力。(資料照,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澳洲智庫Lowy Institute發布最新報告警告,美國在川普政府推動的關稅、援助削減及簽證限制等外交政策下,對東南亞的影響力正在減弱,中國則持續鞏固其主導地位,影響力正全面滲透。報告直言,中國東南亞「無所不在」,但華盛頓越來越被視為邊緣國家。
報告在評估貿易、投資和國防方面的合作夥伴,美國已落後於中國,原因在於華府的外交表現「零散不一」,且在東南亞展現了2副不同的面孔。反觀中國,透過穩定的貿易、投資與外交布局,深植於東南亞。
數據顯示,中國占東南亞20%的出口市場、供應26%的進口,相較之下,美國僅分別為 16%。在柬埔寨、寮國與緬甸,中國的影響力甚至比美國高出60%至150%。
報告指出,美國在菲律賓和新加坡等傳統合作夥伴國的影響力依然最強,國防關係在這些國家佔據核心地位。但研究也稱,在東南亞地區,華盛頓越來越被視為邊緣國家。
報導指出,川普時代的關稅、簽證限制以及對外援助削減83%是導致出口下降的因素。川普於4月宣布新關稅徵收,東南亞國家受到重創,寮國和緬甸即使在7月調整關稅後,仍面臨40%的關稅。
川普政府的外交退卻引發質疑。美國民主黨參議員批評川普「把全球領導權拱手讓給中國」,理由包括貿易戰及削減媒體支出來減少與中國的接觸。根據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現今富裕國家對中國的好感度提升至32%,創6年新高,對美國的支持率反而降至35%,為2017年以來最低。
專家指出,中國利用貿易、投資和外交手段,擴大其在曾經由華盛頓主導的東南亞地區其影響力。對此,洛伊研究所副研究主任蘇珊娜·巴頓( Susannah Patton)表示,「中國遙遙領先美國」。
儘管中國在東南亞已領先美國一大截,但這並不代表區域已完全落入中國的勢力範圍,因為這些區域國家同時推動「多元化外交」,避免過度依賴任何單一大國,以降低地緣風險。
下個月,川普預計出席在馬來西亞舉行的東協(ASEAN)高峰會,這場會議或將成為檢視美國在東南亞影響力的試金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