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遭南非更名降等駐處,經濟部祭晶片出口管制。(路透檔案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台灣政府宣布,基於國家安全考量,將對出口南非的部分晶片採取管制措施,未來大部分對南非出貨須經事前審批。外媒表示,這恐對南非企業產生重大影響,《彭博》則以「非比尋常」形容台灣的做法,「利用自身在晶片市場的主導地位,向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南非施壓」,並表示,南非此舉恐與11月的20國集團(G20)領袖峰會有關。
《彭博》報導,南非重申,與台灣的關係「非政治性質」。先前南非政府片面要求台灣駐處遷離首都、擅改名稱後,台灣外交部與相關部會研議反制措施。
經濟部昨(23)日公告,輸往南非的積體電路、晶片、記憶體等47項貨品,應先經過經濟部核准。《彭博》指出,台灣這麼做既反映台灣的經濟實力,也反映台灣在外交界被北京邊緣化後日益加劇的挫折感。
根據報導,全球大多數先進晶片由台積電(2330)生產,《OneSafe》分析指出,台灣對半導體出口實施了嚴格的管控,恐對依賴晶片的南非公司產生直接影響,可能導致多個產業的專案停滯。
《OneSafe》表示,台積電生產全球90%的最先進的晶片,用於AI、電動車和工業機械等,台積電晶片對於訓練AI演算法和驅動汽車電子設備至關重要,任何供應中斷,都可能阻礙南非技術進步和營運效率。
專家警告,即使是半導體供應的暫時中斷,也可能延緩AI創新,並降低製造效率。
《彭博》報導,南非1997年與台灣斷交。1位外交部官員先前提到,南非在金磚國家峰會後不久,就向台灣施壓,要求將其駐處遷出首都普勒托利亞(Pretoria),至最大城市約翰尼斯堡。
而南非正在加緊提出這項要求,因為11月的20國集團(G20)領袖峰會由南非主辦,預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
南非國際關係與合作部(DIRCO,即南非外交部)發言人費里(Chrispin Phiri)則表示,南非重申與台灣的關係「非政治性質」。
「南非是鈀等鉑族金屬的重要供應國,而鈀對全球半導體產業至關重要。當前的經濟外交正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參與全球價值鏈的方式。」
費里說,南非作為非洲最大的經濟體,有意從採礦模式轉向戰略增值模式。「這代表在國內建設先進產業,將原材料轉化為高價值產品。這一轉型將為全球打造更具韌性的供應鏈,並為南非開啟先進、永續成長及創造就業機會。」
經濟部昨日說明,南非政府自去年強迫台灣遷處以來,屢次不顧台灣呼籲,配合中國對台施壓、更名、降級及緩發簽證等,已對國家安全及公共安全的保障構成危害,且對台灣經濟貿易正常發展有不利影響。
經濟部因此公告部分貨品輸往南非應事先經過核准,在危害消失前,暫停核發許可。
根據經濟部提供的貨品明細表,47項貨品包括「其他二極體,光敏二極體或發光二極體除外」、「電晶體晶粒及晶圓」、「光罩式唯讀記憶體晶片之混合積體電路」、「其他發光二極體(LED)」及「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積體電路(DRAM)」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