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成功開發台灣首款1.6 Tbps矽光子光引擎模組,效能達國際水準。(技術司提供)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2025 SEMICON Taiwan(國際半導體展)今登場,經濟部科技館展出37項前瞻技術,其中工研院開發國內首款1.6 Tbps矽光子光引擎模組,效能已達Nvidia GTC 2025國際水準,矽光子晶片技術具備高速傳輸與低功耗優勢,透過高密度異質整合與低損耗光學設計,可有效解決AI資料中心高速傳輸瓶頸。
「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館」由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整合工研院、金屬中心所打造,並攜手日月光、承湘科技、和亞智慧科技、巽晨國際、德律科技等業者,展示37項前瞻技術,全面展現在AI晶片、先進製造與封測設備,以及化合物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的研發能量及產業鏈實力。
技術司副司長周崇斌表示,生成式AI與高速運算推升資料中心流量較2010年暴增逾70倍,帶動高速傳輸與高效能晶片需求,技術司近5年投入近400億元,聚焦AI、高效能運算(HPC)、矽光子、先進封裝與化合物半導體,推動晶片軟硬整合與先進製造自主化,在台灣打造一條更具韌性、技術領先且自主可控的先進半導體供應鏈。
技術司說明,本次展出亮點中,工研院已成功開發國內首款1.6 Tbps矽光子光引擎模組,效能已達Nvidia GTC 2025國際水準,並與日月光等業者串聯,打造「矽光半導體開放式平台」,提供設計、製造、整合及封測的一站式服務,加速資料中心升級。
此外,工研院推出全球首創「3D客製化晶片通用模組」,讓晶片如積木般能快速組合,無需從零設計,縮短開發時程7成並降低成本,已服務逾133家業者、促成逾21億元投資。
工研院副總暨電光系統所所長張世杰表示,面對全球資料傳輸需求急遽攀升,傳統光電架構已逐漸逼近極限,工研院率先突破開發「矽光子光引擎模組」,以先進封裝高度整合光電元件,不僅大幅降低延遲、提升頻寬與效率,更成功鏈結產業打造「矽光半導體開放式平台」,協助台灣業者直攻國際新藍海。
張世杰續說,另一方面,工研院全球首創3D客製化晶片通用模組,將原本需半年以上的開發流程縮短至12週,模組體積更小但功能更完整,已成功技轉巽晨國際,並攜手欣興電、鼎晨科技等建置試產線,協助產業跨越效能與良率的瓶頸,成為推動台灣AIoT產業加速的重要引擎。
技術司表示,上述兩項技術共促成逾24億元的產業投資,不僅為AIoT注入新動能,帶動AIoT產品應用加速落地,也強化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自主性與競爭力,確保台灣在全球高速運算與智慧應用的舞台上持續扮演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