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由自由時報主辦的「2025國家安全與經濟韌性論壇」登場。圖右1為將來銀行董事長郭水義。(記者歐宇祥攝)
〔記者歐宇祥/台北報導〕今日由自由時報主辦的「2025國家安全與經濟韌性論壇」登場。純網銀將來銀行董事長郭水義指出,公司以「雨天不收傘」為信念,期望在重大災難時能維持營運不中斷,支援民眾與企業運轉,為此平時就以高標準來強化金融韌性。尤其將來銀行是「小核心、大周邊」、營運韌性高,才更能完成備援,盡到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
郭水義今以「金融韌性」為主題參與高峰對談。他提到,無論是天災還是更嚴重的災害,金融機構要能做到「雨天不收傘」才能體現作為社會公器的責任,尤其如今銀行與電信都是國家關鍵基礎設施,電網、電信網、金融網需彼此串連才能讓金融體系維持運轉,尤其在全球經濟不穩時,如何串連、有效運作非常重要。
郭水義指出,銀行的資本與流動性是重要管理指標,不過在面對網攻、戰爭或疫情等緊急重大災害時,會比想像中更需要強化整體金融業的壓力測試,比現行更加強測試的困難性,以彰顯金融業在異地備援、上雲等工作的重要性,也能知道金融基礎設施的韌性。
將來銀行是純網銀,不同於傳統金融行庫,郭水義對此說明,純網銀無論面對週末、連假、農曆年假,都是每天24小時不間斷營運,對軟硬體架構的標準格外高,不過也具備「小核心、大周邊」的特性,因此上雲與異地備援也較容易完成,是一大優勢。
不過郭水義也強調,金融機構無論大、小都需盡責,應要以社會公器的來完成雲端與異地備援,並攜手電信、金融等跨領域機構,強化演練與加壓測試,這樣打造的營運韌性才更能應對天災、人禍與資安網攻等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