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經濟部長龔明鑫今出席本報主辦的《2025經濟韌性論壇》,以「建構台灣韌性的戰略藍圖與政策」為題進行專題演講。龔明鑫表示,台灣高科技產業在美中貿易戰、疫情變局中,屢次突破困局,更創下一支獨秀的漂亮紀錄,現在產業面臨地緣政治變局、關鍵材料與技術限制等挑戰,但得做好準備,才能將挑戰化為機會,在時間上佈局次世代先進前瞻科技,空間上則擴展全球佈局,提升供應鏈韌性,也是延伸台灣高科技產業聚落(Cluster)的影響力。
龔明鑫表示,台灣從以前到現在面臨颱風、地震等天災,又有地緣政治因素干擾,自古以來從不間斷,各界也質疑台灣經濟能否因應如此挑戰,回顧2018年美中貿易戰,當時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估,台灣與中國貿易依存度高,經濟成長率會是四小龍之末,但結果不然,到了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當時國際機構預測台灣與中國往來密切,國人健康與經濟將受到嚴重衝擊,預測台灣經濟成長率落在-4%,結果台灣是一支獨秀。
龔明鑫表示,事實上台灣比大家想像得更堅韌,「經濟表現比全世界還要好」,台灣是集結眾人努力,一步步度過挑戰,從被國際不看好到表現最好,這次川普關稅2.0啟動,IMF就上調台灣經濟成長率,勝過日韓星港。
龔明鑫指出,但台灣高科技產業現正面臨四大挑戰,包括極端氣候加劇干擾產業營運、地緣政治加劇全球經濟碎片化、關稅及需求起伏不定,以及關鍵材料和技術的限制,但「只要做好準備,挑戰才會化為機會,反敗為勝」。
龔明鑫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已發展至獨步全球的程度,例如數十年前佈局的CoWoS 異質整合3D封裝技術,是其他國家無法匹敵也無法取代,而往後延伸還有更前瞻的下世代先進科技要佈局,例如矽光子、機器人、量子運算等,事實上廠商決策佈局的時間點可能是在10年前、20年前,現在才有這樣的收穫與成果,同理,下世代科技也許會到10年後才能真正運用,「但我們現在就要投入資源」,才有辦法支持其發展,這是時間上的佈局。
龔明鑫續說,空間上的佈局上,高科技產業已在台灣發展效益極佳的產業聚落(Cluster),調度效率很高但面臨太過集中的風險,「我們可以透過這個模式,甚至複製,與國際上連結」,擴展至全球,透過跨區即時支援調度可以將發生問題的廠區恢復,提升供應鏈韌性,也能達到立足台灣、佈局全球的願景,延伸台灣高科技產業聚落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