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家庭幫傭放寬幫了誰? 勞團批背離公共托育、助長剝削

2025/09/09 16:53

台灣勞工陣線痛批放寬家庭幫傭政策,是背離公共托育、恐助長剝削。(勞陣提供)台灣勞工陣線痛批放寬家庭幫傭政策,是背離公共托育、恐助長剝削。(勞陣提供)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針對賴清德總統近日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提出鬆綁至「一個小孩」即可申請外籍家庭幫傭,藉此釋放婦女勞動力,台灣勞工陣線今(9)日質疑,此舉不僅與現行推動的公共托育政策背道而馳,更可能助長對移工的剝削,最終受惠的僅是高收入階層,而非廣大勞工家庭。

根據現行《就業服務法》規定,申請家庭幫傭的資格相當嚴格,需家中有3名以上6歲以下子女,或累計點數達16點等條件,導致全台外籍家庭幫傭人數長期僅維持在約2000人。勞陣指出,家庭幫傭並未納入《勞動基準法》保障,薪資2萬元起、遠低於最低工資,且休息日可輕易的以「每日667元」的加班費取代,即使整月無休,月薪也難達3萬元;對雇主而言,需負擔就業安定費及住宿成本,對於一般家庭而更是沉重的負擔。

因此,勞陣認為,放寬家庭幫傭申請資格的實際獲益者,將是高社經地位的家庭,而非解決普及性的托育問題。要提升女性勞動參與率的正確方向,應是持續投資公共托育服務。勞陣以數據指出,台灣女性勞參率長期偏低,近年因政府擴大公共及準公共化幼兒園、增加托育補助等措施,才逐步回升至51.82%,此類「社會投資」政策不僅能讓女性從傳統家務中解放,更能創造大量本國就業機會;反之,若將托育責任推回個別家庭,無疑是政策倒退。

勞陣也對家事移工的勞動處境表達擔憂,認為在現行移工制度下,許多移工來台前需背負高額仲介費,來台後可能面臨證件被扣、行動受限等困境。特別是「住在家中」的幫傭,工時與休息界線模糊,勞動條件全憑雇主良心,監察院過去的調查也證實,家事移工是面臨強迫勞動的高度風險族群。

勞陣強調,貿然放寬家庭幫傭聘僱,將使托育服務退回「家庭化」與「市場化」的舊路,衝擊國內照顧服務員的就業市場,並削弱「0-6歲國家一起養」的政策目標。呼籲政府應懸崖勒馬,持續擴充優質、平價的公共托育服務,才是真正減輕家庭負擔、促進性別平等的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