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蕭美琴9日出席台灣人工智慧年會開幕,她期許AI帶領百工百業均衡發展(中央社)
〔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蕭美琴副總統9日上午出席「2025台灣人工智慧年會開幕式」時強調,AI是台灣未來的經濟動能,台灣發展AI追求「均衡」,期許百工百業都能得到AI幫助,讓AI持續帶領台灣前進,為世界帶來更多進步與改變。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感謝人工智慧學校多年來在教育、人才培育上的努力,讓台灣的AI生態系能夠向下扎根並壯大。去年年會主題是「百工百業用AI」,今年則是「台灣AI競爭力」,呼應產業的未來方向,更象徵台灣在國際舞台及世界產業中追求更高定位的決心。
副總統說,每次出席AI相關活動都感到格外振奮,AI是台灣未來的經濟動能,相信正以光的速度照亮生活每個角落,也推動全新的文明浪潮。台灣是全球半導體中心,但真正的能量其實來自人才與韌性。工程師能在各種突發狀況下快速排解危機,研究人員能在有限資源下創造世界級成果,這份靈活、堅持與責任感,正是AI時代最需要的動能。
副總統表示,在新一波的AI發展中,「Embodied Intelligence」更是無所不在。AI不再只是螢幕上的智慧,而是透過智慧載具、機器手臂等,走入真實世界,成為產業轉型的推手。它不只是「思考」,未來更會「行動」,在製造、醫療照護與日常服務中,展現實實在在的價值。
副總統提到,AI能解決問題,也會帶來新風險。勞動市場轉型、個資隱私、假訊息擴散、演算法偏差等,都是必須正視的挑戰。如果掉以輕心,科技可能變成失控的野馬。台灣作為民主社會,必須讓AI帶來信任與自由,而不是削弱公平與穩定。
副總統指出,AI不只是工具,還要有溫度、有倫理、有信任。要能幫助醫生救命、協助老師教學、讓農民提高收成及面對環境變遷帶來的新挑戰,同時讓更多人過得更有尊嚴、更有人性。因此,臺灣追求的不是單純發展AI的速度,而是「均衡」。不能只有科技大廠受益,還要讓中小微型企業、傳統產業、農業、醫療、服務等各行各業,都能共享這股AI的力量。AI要均衡人才,要讓基層勞工、年輕世代、銀髮族都有機會學AI、用AI,得到AI的幫助。相信這也是人工智慧學校持續給予社會的重大貢獻。
最後,副總統認為,AI最重要的事是「均衡台灣」。同時提到,我們連結世界,也守護在地;追求進步,更堅持價值。要讓AI走入臺灣每一個角落,讓科技成為縮小城鄉差距、提升生活品質的力量。並期待透過台灣人工智慧年會跨域交流,讓百工百業在和AI相遇時激盪新的火花、創造新的解方。讓AI持續帶領臺灣前進,為世界帶來更多進步與改變。
包括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李育杰、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蘇俊榮、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副董事長魏啟林、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周美吟等亦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