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1名男性繼承父母位於「市中心高層公寓」後,因成本負擔沉重而感到悔恨。(路透)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聽到有人繼承了市中心的高層公寓,許多人或許會心生羨慕。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繼承房產往往並非「坐享其成」,反倒是成為難以忽視的負擔。據報導,東京1名54歲上班族田村先生,幾年前繼承了父母留下的近1億日圓(約新台幣2066.3萬元)的豪宅公寓,當初向親友們提起繼承這套房產時,總能引來「勝利組」的羨慕眼光,但現實很快浮現,田村先生感受到繼承房產的後悔,直言「這不是我想像中的…」。
日媒指出,「高層公寓=資產」的觀念根深蒂固,但固定資產稅、管理費、修繕基金、以及未來出售的不確定性,讓繼承高層公寓的人,所負擔的程度比想像中更重,但如果沒有財力去維護,這些資產就會變成「負債」和「負擔」。
專家指出,在日本,位於20樓以上的高級公寓被稱為「塔式公寓」,這種居住方式被視為身份與地位的象徵。而田村先生繼承的高樓公寓地處黃金地段,格局為3間臥室(Room)、1間客廳(Living room)、1間餐廳(Dining room) 和1間廚房(Kitchen) ,距地鐵站僅5分鐘,購入價接近1億日圓。
據報導,田村先生繼承這棟屋產後,光是每年固定資產稅就超過30萬日圓(約新台幣近6.2萬元),每月管理費和修繕積立金合計約5萬日圓(約新台幣1.03萬元),一年額外支出高達90萬日圓(約新台幣近18.5萬元)。即使沒有貸款,沉重的維護成本也成為壓力。
更令人不安的是,假設未來田村先生的孩子不住這裡,這棟房產可能會變成負資產。但隨著建築年限增加,大規模修繕費不足的問題逐漸浮現,潛在買家也因此卻步。
此外,高層公寓大樓超過20年後,價格開始趨於穩定,但因「遺產稅評估價值」和「實際售價」之間的差異,讓田村先生想處置這套房產更加複雜,「繼承後無法變現」的風險依舊存在。
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報告指出,都市高層住宅正面臨「空屋予備軍」化的隱憂。特別是父母留下的公寓,若子女無居住需求,往往因維護成本高昂而淪為負擔,甚至逐漸成為管理不善或空置物件。
田村先生坦言,隨著年齡增長,管理組合的義務輪值、大型設施更新討論,往往更像一種責任而非「居所」。因此,他不想把這房子留給孩子,希望他們能過得更自由。
田村先生的心境,道出了日本當代價值觀的轉變,當房產不再僅是資產,更可能成為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