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2025年上半年外幣保單收入2006億 創3年同期新高

2025/08/27 08:03

2025年上半年外幣保單2006億,創3年同期新高。(記者王孟倫攝)2025年上半年外幣保單2006億,創3年同期新高。(記者王孟倫攝)

〔記者王孟倫、實習記者林子云/台北報導〕根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上半年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2006億元,是近3年同期新高,年增35%、占整體新契約保費收入39.63%,較去年同期的39.58%略升;金管會表示,外幣保單銷量已逐漸回升,慢慢與新台幣保單分庭抗禮,主要與壽險公司銷售策略有關。

金管會公布,壽險業今年截至6月底,外幣保險商品新契約保費收入折合2006.11億元,其中,「投資型保險」新契約保費收入達 275.27億元、年增 30%(占比約14%),「傳統型保險 」新契約保費收入達1730.84億元、年增 36%(占比約86%)。

幣別部分,主要為美元、澳幣及人民幣保險商品新契約。其中,人民幣保險商品新契約保費收入約0.84億人民幣,金額與佔比都不高,影響很有限。

根據金管會提供的資料,壽險業上半年外幣保險商品新契約保費收入占整體新契約保費收入占39.63%,較去年同期比重39.58%、稍微上升。不過,從2019年至2023年,比重都高於40%,分別為40.51%、52.25%、56.52%、58.87%及40.48%。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今年上半年占比與去年同期相比其實差距不大,雖略回升,但仍屬相對低點,主要因近年新台幣保單銷售狀況較佳;對此,蔡火炎指出,6月市場氛圍較為觀望,展望下半年,仍要看保險公司銷售策略、利率跟匯率走勢及市場預期等3因素而定。

金管會表示,外幣保險商品之保險費、保險給付、保險單借款、費用等相關款項收付之幣別皆為外幣,受益人未來領取保險金時有可能因保單計價之外幣貶值,導致結購為新臺幣後產生匯損,提醒消費者購買時應特別注意匯率風險,同時亦應審慎評估保單保障範圍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及匯率風險承受能力,以及未來是否確有外幣需求等因素納入通盤考量。

金管會強調,保險業銷售外幣保險商品時應瞭解及評估消費者對匯率及政治經濟等相關風險承受能力,並落實招攬人員管理、商品資訊揭露及商品適合度政策,以利本項業務穩健經營及維護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