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LTN經濟通》中國賭客神隱 澳門吹寒風

2025/08/29 07:00

澳門的博彩業總收入在2006年超過了拉斯維加斯,成為世界賭博之都,是中國全國唯一允許公民在賭場合法賭博的地方。(彭博)澳門的博彩業總收入在2006年超過了拉斯維加斯,成為世界賭博之都,是中國全國唯一允許公民在賭場合法賭博的地方。(彭博)

澳門11家衛星場賭場 12月底結束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澳門的博彩業總收入在2006年超過了拉斯維加斯,成為世界賭博之都,是中國全國唯一允許公民在賭場合法賭博的地方,因此有許多來自中國的旅客,紛紛前往澳門「大賭特賭」,澳門2024年所接待的遊客接近3500萬人次,有超過7成是來自中國的旅客。

但如今,在澳門政府出手整頓,以及中國經濟下行等其他因素影響的背景下,澳門的博彩業發展正進入轉型陣痛期,目前多家衛星賭場預計將在今年底關門,但若博彩業收入低於預期,澳門政府恐面臨預算赤字的風險,澳門博彩業是否能撐過多項挑戰,外界都在看。

澳門政府今年6月初公告,收到當地3家持有賭牌的大型公司: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新濠博亞(澳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銀河娛樂場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知,將於今年12月31日前結束旗下11家「衛星場」的經營。澳門政府表示尊重3家公司的決定,也要求這些公司妥善安置員工。根據統計,11個衛星場的員工總數接近6000人。

「衛星場」是澳門博彩業特有的營運模式,指的是大型持牌博彩公司,在其他非博彩場所內所設立的小型賭場。這種經營模式源於1990年代,當時澳門只有一家獲政府發牌的大型賭博公司「澳娛」,老闆是已故澳門「賭王」何鴻燊,因此其他有意開賭場者的人,就必須與專營公司合作,才逐漸衍生出衛星場的經營方式。博彩公司負責賭場運作和人員管理,從中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實際經營風險和盈虧由衛星場場主承擔。

不過在澳門回歸後,澳門政府開放賭權,這使得衛星場一度迎來高峰,數量曾達20多家,但也引發賭風蔓延的爭議。隨着新博彩法規上路加強監管,以及新冠疫情影響,2022年起陸續有「衛星場」結業,至今只剩下11家。

澳門政府強調,目前擁有衛星場的3間博彩公司是出於「商業考慮」,才會決定在「過渡期」屆滿前,結束全部11間衛星場的經營。自2022年全面修訂《博彩法》後,澳門政府持續強化對博彩業的監管力度,進一步限制衛星場的經營方式,這個3年過渡期將會在今年12月31日結束。

澳門政府今年6月初公告,3家持有賭牌的大型公司,將於今年12月31日前結束旗下11家「衛星場」的經營。(彭博)澳門政府今年6月初公告,3家持有賭牌的大型公司,將於今年12月31日前結束旗下11家「衛星場」的經營。(彭博)

博彩稅收不足  澳門博彩稅收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澳門政府的稅收,高度依賴博彩業,上任不久的澳門特首岑浩輝於4月曾表示,澳門去年博彩業稅收占了整體稅收約8成,將來要擺脫博彩業對政府財政「獨大」的局面。其他行業儘管占GDP近5成,但稅收僅占約2成左右,他形容這是稅收貢獻失衡。

根據岑浩輝說法,若澳門每月博彩稅收不足150億澳門元,將博彩稅收不足。但據澳門財政局最新資料,澳門財政局公布的中央賬目資料顯示,今年前7個月的博彩稅收約533.74億澳門元,年增3.4%,前7個月博彩稅收占了經常性收入的86.27%。

中國經濟下行,也間接影響了澳門博彩業的發展,因為澳門長期仰賴中國賭客,這從入境澳門的旅客來源,絕大多數來自中國就可看出。澳門政府數據顯示,澳門2024年所接待的遊客達3493.2萬人次,年增23.6%,只有2019年的88.6%,尚未回到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的水準。

但在此其中,有2448.2萬人次是來自中國的旅客,占比高達70.1%;來自香港的旅客為713萬人次、占比20.6%;來自台灣的旅客則是83.4萬人次,僅占2.4%,除此之外的國際旅客則是242萬人次,占比為6.9%。

澳門政府高度依賴博彩業,去年澳門博彩業稅收,占了整體稅收約8成。(路透)澳門政府高度依賴博彩業,去年澳門博彩業稅收,占了整體稅收約8成。(路透)

洗米華遭捕 改變澳門賭場生態

澳門今年2月春節期間的博彩收入低於預期,《彭博》在當時的報導就指出,北京持續打擊過去佔澳門博彩收入一半的「高額賭客」,迫使澳門賭場更依賴大眾旅遊客群,但這類遊客對經濟壓力更敏感。儘管澳門當地觀光業正逐步走出疫情低潮,但人均消費已有放緩跡象。報導並點出,澳門博彩收入增長放緩,中國消費者仍保持謹慎。經濟逆風、房價下跌與股市重挫,導致許多人縮減開支。

《BBC中文網》去年12月在報導中,指出澳門博彩業正面臨轉型陣痛的「5大挑戰」,首先是澳門賭場主要收入來源,正從貴賓廳轉變成中場,這很大程度上和綽號「洗米華」的澳門娛樂大亨周焯華被逮有關,但從業人士擔憂,貴賓廳優質賭客的下注金額極高,中場賭客可能無法補上這缺口,且在新制度下,中場的承載能力已接近飽和。

其次是疫情後中國民眾消費模式改變,現在有很多中客採取「特種兵旅遊」的模式,這些中客搭乘免費巴士穿梭賭場和周邊旅遊景點,甚至享用賭場的免費飲食服務,沒辦法帶來以前的效益,進一部衝擊澳門經濟。此外,澳門政府在政策上試圖改變「一業獨大」局面,越來越傾向舉辦演唱會、運動賽事等多元化活動,這沒辦法帶動賭場投注。

另一方面,新加坡、日本等競爭對手逐漸崛起,遊客要賭博不一定要去澳門賭,再來在新冠疫情之後,澳門賭場的前線人手出現「青黃不接」狀況,荷官年紀甚至有高齡化趨勢,年輕人越來越不想加入博彩業,主要是薪資已無優勢。

疫情後中國民眾消費模式改變,現在有很多中客到澳門採取「特種兵旅遊」的模式,搭乘免費巴士穿梭賭場和周邊旅遊景點。(歐新社)疫情後中國民眾消費模式改變,現在有很多中客到澳門採取「特種兵旅遊」的模式,搭乘免費巴士穿梭賭場和周邊旅遊景點。(歐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