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挑戰台積電失利?傳英特爾18A製程大翻車 良率「恐只有1成」

2025/08/05 20:22

《路透》指出英特爾18A製程在良率上面臨重大挑戰。(資料照,法新社)《路透》指出英特爾18A製程在良率上面臨重大挑戰。(資料照,法新社)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路透》獨家報導指出,根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Intel)一直寄望於新一代的「18A」製程,藉此重振高階、高毛利晶片的製造優勢,並搶下代工訂單,但這項製程在良率方面正遭遇重大挑戰。報導指出,英特爾18A製程一次引入多項重大變革,同時帶來極高的製造風險,為了與台積電競爭,英特爾設定了過於激進的時程表,結果導致技術無法穩定落地,更形容這是場「豪賭」。

報導指出,英特爾數月來不斷向投資人保證,其「18A」製程將逐步擴大生產。該公司斥資數十億美元開發18A技術,包括新建或升級多座晶圓廠,目標是與台灣晶圓代工巨頭台積電(TSMC)抗衡。英特爾希望透過代工業務來完善其晶片設計業務,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縮小與台積電之間的技術差距,進而穩固美國在先進晶片製造的地位。

雖然去年早期測試讓客戶失望,但英特爾表示,18A製程仍預計從2025年開始大量生產「Panther Lake」筆電晶片,該晶片將採用新一代電晶體設計和更有效率的供電技術。英特爾期望透過自主量產這款先進晶片,進一步吸引外部客戶投資其代工業務。

然而,兩位知情人士透露,自去年底以來的測試數據顯示,透過18A製程生產的Panther Lake晶片中,只有「極小比例」達到客戶可接受的品質標準。低良率問題意味著英特爾恐難以在短期內以具競爭力的成本量產此款高階晶片。

英特爾財務長辛斯納(David Zinsner)在7月24日接受《路透》訪問時表示「良率通常在初期會偏低,之後會逐步改善。對於Panther Lake而言,目前仍處於初期階段。」英特爾在7月30日發布的聲明中補充「我們的效能與良率成長軌跡,讓我們對Panther Lake的成功上市充滿信心,這將進一步鞏固我們在筆電市場的地位。」

報導指出,截至去年底,Panther Lake晶片的良率僅約5%,今夏雖改善至約10%,不過,英特爾過去通常在良率達到50%以上才會啟動量產,否則會影響利潤率。對於Panther Lake這類晶片而言,良率需達到70%至80%才有可能帶來實質獲利,否則缺陷過多會讓晶片難以販售。消息人士表示,要在今年第4季前實現大幅提升的良率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若無法在短期內達標,英特爾可能只能以低利潤,甚至虧損出貨。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說法,18A製程一次引入多項重大變革,包括新一代電晶體設計與晶片內部能源供應優化技術,這些技術創新也同時帶來極高的製造風險,英特爾為了與台積電競爭,設定過於激進的時程表,結果導致技術無法穩定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