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新竹、台南海淡廠2027年起試產水 每年增3000萬噸保險水源

2025/08/04 10:36

台南將軍海水淡化廠完工願景圖。(台南市水利局提供)台南將軍海水淡化廠完工願景圖。(台南市水利局提供)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為提升未來抗旱韌性,水利署規劃8座「萬噸級」海淡廠佈局,規劃增加每日85萬噸的水量,約占全台整體供水量的7%左右,海淡廠計畫第一期鎖定新竹、台南各2座10萬噸海淡廠,分別在2027、2028年產水,可為新竹及台南地區公共用水各增加每年3000萬噸保險水源,相當於1座苗栗永和山水庫的容量。

極端氣候加劇旱澇不均風險,水利署推動開闢「保險水源」,包括再生水廠與海淡水廠等科技造水。

「萬噸級」海淡廠計畫第一期中,新竹海淡計畫在2023年4月27日核定,每日產水最大10萬噸,工程2024年6月決標,目前辦理廠區地盤改良作業施工,預計2027年4月開始試產水;台南海淡計畫2023年4月27日核定,每日產水最大10萬噸,海淡工程2024年5月決標,目前辦理廠區地盤改良作業施工作業,預計2028年4月產水;第二期與第三期涵蓋嘉義、高雄、台中、桃園等縣市,正在進行可行性評估與規劃。

目前國內已完工營運的海淡廠共計25座,總產水量約為每日4.5萬噸,主要分布於降雨稀缺的離島地區,規模較小,另百年大旱期間,本島也完成新竹及高雄2座緊急海淡機組,產水量分別為每日1.4萬噸及1.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