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正關注,白宮可能會對半導體和製藥等行業徵收關稅。(路透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其貿易政策較第一任發生很大程度的變化,隨著新關稅幾乎落地,分析師認為,目前已公布的稅率可能更接近「中長期將固定下來的版本」。據報導,美國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師認為,目前市場正密切關注特定行業,包括半導體和製藥等行業徵收關稅,尤其對於晶片製造商而言,半導體「232條款」可能針對「相關終端設備」,並且「可能包括實施零件層面的關稅」。
在半導體領域,市場高度關注這是否將影響晶片製造與供應鏈的重組。
伯恩斯坦指出,白宮內部正考慮將半導體與製造等產業納入新關稅清單,並可能針對「終端設備」及「元件層級」課徵特別關稅。若真成形,這將對晶圓代工業者與封裝測試產業產生不小衝擊,台積電(TSMC)作為全球關鍵供應商,勢必再度被推上聚光燈焦點。
分析師指出,從川普與其團隊近期發言來看,這類產業特定關稅政策,很可能近期就會正式公布。不過,目前為止,他們並未調整涵蓋的晶片股預測或評級。
據報導,這項名為「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的政策,將歐盟、日本、南韓等主要經濟體的產品課以15%關稅,其他對美貿易順差國則面臨 10% 稅率。
巴克萊指出,川普「對等關稅」落地,新加坡維持10%的關稅稅率,成為亞洲最大贏家,但仍面臨半導體和藥品關稅風險衝擊,所持的原因是,這些產業雖暫時豁免廣泛徵收的關稅,但一旦徵收產業性關稅,對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衝擊將遠超其他經濟體。
據報導,巴克萊根據最新的關稅稅率,重新估算了亞洲地區的「增值加權的美國關稅率」;具體來看,越南以2.3%的增值加權美國關稅稅率在全球居於最高水平,其次是泰國、馬來西亞和韓國,均在1.0-1.4%區間。
巴克萊分析顯示,亞洲出口導向經濟體對美國關稅的曝險較大。越南有高達15.1% 的國內加值部分(VA)直接暴露在受美方關稅影響的出口中;泰國9.0%;馬來西亞8.7%;韓國6.9%;新加坡6.8%。
相較之下,菲律賓(3.1%)、印尼(2.3%)和印度(2.0%)的風險敞口相對較小。這些數字意味著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實際經濟價值」中,有相當一部分依賴對美出口中被徵稅產品的銷售。換句話說,如果美國繼續提高或擴大徵稅清單,它們會首當其衝受到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