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AI熱潮帶動晶片股猛漲 輕忽1因素恐使投資人欲哭無淚

2025/07/21 21:24

美媒指出,晶片熱潮使輝達成為全球市值最大企業,然而晶片股前景越來越晦暗不明,因為投資人似乎輕忽了關稅因素。(路透)美媒指出,晶片熱潮使輝達成為全球市值最大企業,然而晶片股前景越來越晦暗不明,因為投資人似乎輕忽了關稅因素。(路透)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華爾街日報》21報導,人工智慧(AI)熱潮使今年晶片類股走高,並使輝達成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然而晶片股的前景看起來越來越晦暗不明,因為投資人似乎輕忽了一個因素: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威脅對晶片進口課徵關稅,並隨即對晶片、藥品、銅與木材產業啟動232條款調查,該調查可能導致關稅的實施。川普已承諾對銅課徵50%關稅,並表示接下來就輪到藥品與晶片。

然而投資人對此大多不以為意。自4月展開調查以來,費城半導體指數已上漲43%,距歷史高點已不遠。

川普希望透過關稅施壓,讓晶片產線轉移美國,但產線的轉移十分複雜。首先,晶片常在不同的生產階段中穿梭往來於不同國家之間。即使是在亞利桑那州生產的晶片,也可能被送至中國或馬來西亞進行測試與封裝,然後裝置進一支iPhone中,再送回美國。

同時,即使推出獎勵措施,也沒有簡單途徑讓晶片製造大規模回到美國,建立1座新晶片廠需耗時多年,其中,最先進晶片廠動輒耗資數百億美元建造,而目前多數先進晶片是在亞洲生產。即使近年美國晶片製造成長,至2032年,預估全球也僅有14%晶片有望在美國生產。

報導稱,關稅可能輕易造成傷害。川普不太可能僅止於對晶片進口課徵關稅,根據伯恩斯坦研究的分析,去年相關進口約450億美元,規模相對較小。晶片直接進口僅佔去年全球晶片銷售總額6305億美元的一小部份。

因此,美國政府可能對電子產品與其他產品中的非美製晶片課徵關稅,這樣的衝擊嚴重許多,去年光是進口的手機就達1140億美元,其中60%的價值來自內部的晶片。

TD Cowen分析師加蘭特(Paul Gallant)推測,電子產品內的晶片可能被課徵25%關稅,與川普的鋼鋁與汽車零組件的關稅相同,並可能再對筆電、手機等電子產品課徵另外10%關稅,這樣將不可避免提高價格、抑制需求。

針對特定國家課徵的關稅也是不利因素,川普已威脅對歐盟課徵30%關稅,而包含艾司摩爾(ASML)等一些關鍵晶片製造設備,可能因此受新關稅波及。

再者,從汽車到家電的下游廠商也面臨挑戰,價格升高與供應鏈改變可能引發干擾,新冠疫情時期的晶片短缺已證明此狀況,因此,被AI炒作而震撼的投資人不應輕忽關稅帶來的真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