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理財專家指出,「擁有房子就安心」的觀念根深蒂固,現在應該重新檢視。(示意圖,路透)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退休後的收支平衡,已逐漸成為許多銀髮族關注且煩惱的課題。一名73歲日本老翁住在豪華公寓,卻陷入「老年破產」危機,原因之一是過去經營公司時,為減輕社保負擔,刻意將自己薪資設定偏低,導致退休金基數也相對較低,現在每個月18萬日圓(約新台幣3.5萬元)的退休金,要負擔管理費、生活開支以及房產稅,壓得他喘不過氣。
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這名73歲老翁住在東京市中心寧靜住宅區的一棟高樓公寓頂層,家中擺滿古董家具,外出經常穿戴名牌,在鄰居眼中,他是過著優雅老年生活的「成功人士」。
實際上,老翁的財務狀況早已陷入捉襟見肘、入不敷出,原因之一是幾年前與妻子的離婚,這段婚姻的結束,帶來的不僅是精神創傷,更因財產分割與退休金分割,讓老翁的資產大幅縮水。原本累積的金融資產被一分為二,預期的退休金收入也大幅減少,目前每月退休金收入約18萬日圓。
此外,老翁過去經營公司時,為了減輕社保負擔,刻意將自己薪資設定偏低,導致退休金基數也相對較低,與工作時期的生活水準相比,退休後的差距更加明顯。
報導指出,老翁所住的公寓,每月維持費用超過10萬日圓(約新台幣1.95萬元),包括管理費、修繕基金、固定資產稅等費用沉重。雖然剛退休時還有一定儲蓄,但未改變花費習慣的情況下,現金很快就花光,再加上近期物價上漲,僅靠退休金已無法維持生活。
如今,他開始將家中名牌精品拿去當鋪換錢。有一天,他收到了大樓管理委員會的通知,上面寫著「擬調漲修繕積金」,讓老翁非常苦惱。
理財專家内田英子表示,「擁有房子就安心」的觀念根深蒂固,現在也許是重新檢視這種觀念的時候。房產確實是一種資產,但不像現金那樣可以靈活使用,「只有在賣掉時才會變成錢」,光是擁有,並不能直接當作生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