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椿董事長程天縱(右起),副董事長張以昇看好人形機器人未來發展。(記者方韋傑攝)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人形機器人持續成為產業關注焦點,和椿(6215)董事長程天縱大力看好此類產品後續發展,強調人形機器人發展道路如同政治從中央集權走向民主,會從現在的少數科技寡頭掌握一直走向全面普及化,就像是過去的電腦、電話等科技產品的演變軌跡,「將來人形機器人也會一人好幾台」。
程天縱認為,觀察過往科技商品的進程,不難發現初期多由集中控制、造價高昂且應用受限,但是隨著時間演進與規模放大,最終逐步落地、價格下滑,並普及至個人用戶。過去電話由電信局接線掌控,後來轉為按鍵式與無線化,最終進化為每人擁有多部智慧型手機,
程天縱表示,自己早在十多年前便提出「產品4.0」概念,主張智能與動能融合將成為新一代產品核心,而人形機器人正是代表性樣態之一,其特點在於可融入既有環境、無須改變人類生活場域的設計邏輯,「我們的世界就是為有兩條腿、兩條手的人設計的,若要改造環境來配合機器,代價極高。」
在技術層面,程天縱指出,無論是人形機器人、無人駕駛車還是無人機,皆屬於「結合智能與運動」的物理AI裝置,其供應鏈結構幾乎一致,核心元件包括「三電三鐵」—電池、電機(馬達)、電控,以及鋁、鋼與複合材料等結構件,這類產品目前普遍仍存在長時間使用後破裂的技術難題,有待未來繼續突破。
儘管技術演進速度加快,法規滯後卻成為關鍵瓶頸。程天縱提醒,未來人形機器人若在街道行走、家庭照護過程中造成意外,責任歸屬與保險機制亟需建立,「科技的速度愈轉愈快,但立法速度跟不上,就會限制普及的時間點。」
程天縱也觀察國際市場指出,全球發展人形機器人的國家中,以美、日、中、德四國領先布局,其中,中國已有多家類人機品牌快速崛起,日本則聚焦於物流應用,美國與德國則各有工業自動化強項。相關業者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型:從AMR(自主移動機器人)進化的廠商、以工業機械手臂延伸的企業,以及一開始即自研人形機器人的開創者。
程天縱補充,人形機器人勢必會跨越「誕生期」的門檻,過程中除了硬體良率與生產規模,AI大腦的成熟度也相當重要。ChatGPT等生成式AI的出現,讓人形機器人大腦加速進化,他感嘆:「我原本以為要到2040年、2050年才會進入這階段,沒想到AI橫空出世,讓進度整個提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