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天表示,傾向同意壽險公會建議,資本適足率(RBC)可以採半年匯率均價,這是很中性作法。(記者王孟倫攝)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為了2026年可以順利接軌「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天(28日)表示,傾向同意壽險公會建議,資本適足率(RBC)可以採半年匯率均價,這是很中性作法,此外,我們會以穩定市場、順利過度為優先。
彭金隆今天出席立法院財委會備詢。國民黨立委賴士葆關注新台幣升值的議題,對壽險業可能帶來多少衝擊?
對此,彭金隆回應,整個來看,壽險業資金規模有37兆元,這裡頭有23兆元是在海外,扣掉7兆元是外幣保單之後,大約是15兆元台幣保單;進一步扣掉6成用來避險,剩下6兆台幣沒有避險,相當於2千億美元,因此,新台幣1元的漲跌,影響數約2千億元;也就是說,等於新台幣升值1元,有新台幣2千億元的損失。
賴士葆進一步追問,外界很關心,新台幣一旦緩升,是否會步入「廣場協議」後塵,也就是所謂的議造成日本失落30年。
彭金隆指出,他不是匯率專家,但「廣場協議」有當時的一個時空環境,難以直接放在一起去比較,也就是說,歷史是否會重演必須要進一步觀察。
針對有關希望資本適足率(RBC)填報問題,壽險公會建議,匯率可採半年日均價計算,彭金隆指出,採用均價是一個非常中性作法,只是若市場緩跌,採用均價是有利的,反之,若往上走就比較不利。
彭金隆說,維持市場穩定很重要,特別是明年要接軌「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也就是說,RBC將走入歷史,只剩下半年的效期,我們會審慎思考壽險公會建議,目前朝這方向正在研議中。彭金隆說,因為接軌的申請日是以6月底的半年報做基準,就會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