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陽董事長周理平(左起),執行長周心鵬今天出席股東常會。(聚陽提供)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成衣代工大廠聚陽(1477)面對匯率升值與美國高關稅壓力,預期短期半年至一年內仍將持續面臨市場逆風,不過,公司將憑藉著橫跨7個國家的產區分散優勢,運用靈活的產能調配機制與多元報價策略,加以因應市場變局,全力爭取第4季與2026年上半年訂單,穩定營運表現。
聚陽指出,今年第2季新台幣快速升值,光是5月的升值幅度就已造成利益減損。以估算數據來看,台幣升值1%,對公司營業利益影響約約1000萬元、或0.2%。此外,自4月3日美國啟動對等關稅、至7月9日施行為期3個月的10%關稅,客戶下單情況明顯轉趨保守,市場買氣受壓,需求可能會繼續遞延至政策明朗後才有希望釋出。
針對短期策略,聚陽表示,在政策未明朗前,公司將透過產能調配、控制加班率與新線投產節奏,避免成本失控。同時積極與客戶溝通訂單安排,並彈性調整代工與正規生產占比。預期下半年會以「防守型策略」為主軸,維持工人正常工時,但降低加班幅度,確保產線持續運作。
聚陽強調,公司早年即展開跨國產能布局,目前在越南、印尼、孟加拉、柬埔寨、菲律賓、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共設有產線,具備「七國聯供」的稀有條件。近年更於中美洲的瓜地馬拉與南亞孟加拉啟動新廠運作,當面臨不同市場與關稅制度時,能迅速進行訂單重配,分散風險並維持服務彈性。
因應客戶下單模式的變化,聚陽指出,目前短單比例已大幅上升,甚至部分客戶短單占比已接近一半。面對此一不確定性,公司已啟動跨場區、跨產地的即時協調機制,確保交期與產能穩定。此外,因美國零售端受關稅政策壓力,部分客戶雖釋出較樂觀訊號,但實際下單節奏將視6月底至7月初政策結果再行調整。
聚陽提到,當前已與主要客戶進行10%關稅分攤協商,分擔比例平均低於1%,最高不超過5%,依據各客戶規模與策略彈性處理。此分攤模式屬「短期協助性質」,並未納入正式報價調整,僅反映於FOB價格與接單條件中,避免將一次性變數轉為長期懲罰。
在價格策略方面,聚陽強調,所有接單均經過精算,確保不會出現賠本出貨情形。若需降價,會透過工序簡化、材質替換、設計優化等方式,兼顧成本控制與消費者價值感受,進而爭取非原有訂單、擴大市佔率。
對於下半年產能投資,公司表示,雖然上半年產能仍維持中高個位數成長,但考量需求走緩與政策不確定性,印尼兩座新廠、越南一座新廠的開線進度將視訂單狀況放緩,待市場回穩再進一步啟動;孟加拉與薩爾瓦多則按原計畫執行,並預留2025年成長空間,未來若需求恢復,有機會年增雙位數。
此外,聚陽也提到公司已建立80%的自然避險結構,其餘20%曝險部位則透過外匯遠期合約(Forwarding)方式預先鎖匯,雖需支付利息成本,但可降低匯率波動對報表的影響,確保營運穩健性。
聚陽將憑藉著橫跨7個國家的產區分散優勢,運用靈活的產能調配機制與多元報價策略,加以因應市場變局。(聚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