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越南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使其難以擺脫「中國製造」陰影,也成為逃避美國重稅的最大絆腳石。(示意圖,彭博)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曾是中國商品輸美避稅重要洗產地國的越南,在美中貿易戰陰影下,越南雖積極向美國示好,盼躲過46%的「對等關稅」,卻因深陷中國供應鏈而進退兩難。外媒指出,在受到美國川普政府高額對等關稅的數十個國家中,越南是最公開表態願意滿足美方要求的國家之一,但中國在越南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使其難以擺脫「中國製造」陰影,也成為逃避重稅的最大絆腳石。
《紐約時報》報導,在越南胡志明市的工廠裡,中國龐大的物流機器正全速運轉。本月,數百名越南工人正在為中國快時尚零售商Shein打包化妝品、衣服和鞋子。工廠外,招募人員正在面試求職者,要補齊數百個空缺職位。這類由中國資金推動的商業活動為越南帶來了工作機會,也是讓越南成為各國企業尋找「中國製造」替代地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隨著川普政府的貿易戰衝擊全球供應鏈,中國的角色成了越南避免美國課重稅的最大障礙。」
報導指出,越南官員正趕在7月初90天關稅暫緩期結束前,設法與美國達成協議。本週他們已在華盛頓與美方官員展開第二輪會談,據越方表示,談判將於下月繼續。川普政府希望越南對「洗產地」行為加強打擊,即企業將中國貨物改經越南出口以逃避美國關稅的行為。
但美方對洗產地的定義已超出傳統範疇。川普團隊的目標是讓美國經濟脫離對中國進口的依賴,這使得倚賴中國生產原料來出口的國家面臨巨大壓力。對越南而言,最大挑戰是如何證明出口到美國的商品真的是「越南製造」,而不是來自中國。川普的高級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最近甚至將越南稱為「中國的殖民地」,凸顯越南的尷尬處境。
美國駐河內商會執行董事Adam Sitkoff表示「川普的首要任務是讓越南解決轉運問題,並確保兩國能夠簽署一些表明越南正在採取行動的協議。」對此,越南本月成立了一個專責小組,宣布將「嚴厲打擊走私、貿易詐欺」及「虛假標註『越南製造』的出口行為」。越南財政部也已與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會談,討論合作與資訊共享。
儘管越南已有努力,川普政府仍認為「不夠」。新加坡經濟學家、Asia Decoded創辦人Priyanka Kishore表示「越南很難向美國政府證明,這不僅僅是轉移中國商品。」
越南和其他亞洲國家依賴中國提供製造成品所需的物資。因此,隨著生產從中國工廠轉移到其他地方的工廠,中國對鄰國出口的激增可能大部分是工廠使用的原料。但也不可否認,部分從中國進口到越南的貨品實為成品,再以「越南製造」名義出口,這類行為被國際間普遍視為非法。
報導指出,上月對中國商品加徵的懲罰性關稅導致更多製造商將產能轉向越南。川普關閉了讓美國人免稅購買便宜中國貨的漏洞後,Shein則向工廠提供指導與補助,協助將生產線移至越南。這當中有許多是合法的供應鏈重組,是企業為規避中國高關稅而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地區。
但川普政府立場強硬,納瓦羅說「中國利用越南來轉運,規避美國關稅」他的目標是「對中國出口圍上一道防線」。貿易智庫Hinrich Foundation的貿易政策負責人Deborah Elms表示「美國的論調似乎是凡來自中國的東西一律視為非法轉運,這導致每樣中國產品都被連坐處罰。」
報導認為,打擊非法轉運是一回事,要真正將供應鏈與中國脫鉤,則複雜得多。美國消費者購買的大多數商品都含有中國原料,無論是玩具的塑膠、鞋子的橡膠,還是衣服的縫線。
對越南紡織業而言,去中國化幾乎是不可能的。據越南紡織服裝協會副會長Tran Nhu Tung表示,工廠約60%的布料都是從中國進口。他說「沒有中國,我們就無法生產商品」,「越南沒有原料就無法生產成品;沒有美國市場,成品也無法出口。政府必須在中國與美國之間尋求平衡,這非常困難。」為取悅川普政府,越南已提議增加對美採購,包括農產品與波音飛機,同時限制中國商品轉道出口至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