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說,台灣已成世界「AI樞紐」。(本報資料照)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19日於2025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主題演講中,宣布台灣總部落腳北士科,並稱台灣已成世界「AI樞紐」,輝達將與台積電、鴻海與國科會合作,共同推動AI基礎建設,台灣將成為全球AI與機器人革命的中心。對此,有韓媒憂心指出,韓國缺乏具體國家戰略,若不及時應對,恐將在新一輪科技競賽中被邊緣化。
韓國《中央日報》在社論以「台灣懷抱『AI樞紐』夢想,韓國有何對策?」為題,表示在這場AI競爭中,韓國正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黃仁勳將把台灣打造為「AI樞紐」,為此,黃仁勳計劃在台灣設立第一座大型AI超級電腦,並興建新總部,同時設置研發中心,專攻AI晶片設計與量子運算等核心技術。
《中央日報》指出,這項將台灣打造成AI生態系樞紐的藍圖,參與計畫者包括輝達、台積電、鴻海以及國科會,這是一個國家層級的專案。更重要的是,從半導體製造到AI所需的資料中心等所有基礎設施都將在地化,目標是打造出一個能自給自足的AI強國。
這個計劃絕非空泛的願景。台灣已具備從尖端零組件設計到生產的完整AI供應鏈。全球AI應用處理器(AP)市佔第一的聯發科以及主導AI伺服器市場的廣達、緯創皆為台灣企業。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也表示「如果沒有這150家台灣企業所構築的生態系,輝達的設計根本無法落實成實際產品」,這番話並非虛言。
《中央日報》認為,雖然韓國在高頻寬記憶體(HBM)等記憶體晶片技術上擁有優勢,但在設計、軟體、封裝等其他領域卻缺乏具備競爭力的企業,資料中心與電力供應等基礎設施也嚴重不足,難以在AI競賽中脫穎而出。甚至有人擔憂,三星電子與SK海力士將淪為單純的代工供應商,這並非杞人憂天。
社論指出,儘管情勢嚴峻,韓國卻在AI競爭中缺乏具體國家戰略,歷屆總統候選人僅喊口號、缺乏與產業和能源政策連結的實質藍圖。面對經濟低成長,AI產業已成為生存關鍵,更攸關國家競爭力與安全,韓國已無時間蹉跎。
《中央日報》強調,應該果斷解除對企業創新、投資與研發(R&D)、人才培育等限制,同時強化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搭配政府支援,制定並推進全國層級的AI生態系路線圖,這才是國家領導人真正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