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表示,中國電動車商為維持銷售成長,持續在進行價格戰,4月的平均折扣率達到創紀錄的16.8%,高於3月的16.3%,恐將導致電動車商的虧損進一步擴大。(美聯社資料照)
吳孟峰/核稿編輯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摩根大通(小摩)發布最新報告表示,中國電動車商為維持銷售成長,持續在進行價格戰,4月的平均折扣率達到創紀錄的16.8%,高於3月的16.3%,恐將導致多數電動車商的虧損進一步擴大。
自2017年以來,摩根大通一直在追蹤中國每2週一次的電動車價格變化資訊,最新報告顯示,今年中國電動車商的價格戰更為激烈。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CPCA)的數據,中國電動車商2024年的平均折扣率為8.3%。
摩根大通的最新報告加劇外界對中國電動車商今年財務表現的悲觀情緒,因為多數電動車商迄今仍未獲利。
摩根大通亞太區汽車研究主管賴以哲表示:「價格反映了供需平衡,今年價格戰更加激烈,遺憾的是,我們尚未看到電動車需求成長。」
摩根大通的報告顯示,儘管北京當局和產業官員不斷呼籲避免惡性競爭,但中國汽車市場殘酷的價格戰尚未結束。摩根大通追蹤的車輛包括汽油車和電動車。
CPCA的數據顯示,2024年12月所有純電動車的價格平均下降10%。CPCA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如此大的折扣在中國車市非常罕見。
在中國50幾家電動車商中,已知有獲利的僅3家,分別是比亞迪、理想汽車和打造Aito品牌的賽力斯(Seres)。其他電動車商背負高昂的開發害行銷成本,使他們難以實現高利潤率,並確保獲利能力。
上海電動車數據供應商CnEVPost創辦人Phate Zhang表示,大多數中國電動車商的產品利潤率將從4年前的約20%縮小至2024年的10%左右,幾乎所以車商都是價格戰的受害者,若任何一家車商選擇退出價格戰,其銷售額就會下降,也更難實現淨獲利。
分析師預測,未來2年內,中國規模較小的電動車商要不是被迫退出市場,就是被規模較大的競爭者併購。